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民主,為了什麼?

沒有人妄稱民主是完美或全能的;事實上,有人說民主是最糟糕的統治模式,只是別的都比它更差勁。
邱吉爾,1947年11月11日在下議院的發言
最近參加了一個培訓課程,鍜練我們項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的技能;課程的導師,是位來自澳洲的洋人。課程裏,大家討論了管理項目的種種難處,其中一個,最令這位洋人感到有趣:在決策時,我們常常以為多數人贊同的建議就是最好的,但事後,大家往往會發覺事與願違。他問我們,尋求共識與完成項目,哪一個較重要,我們自然答是後者;他隨後說,任何決議的方式,都僅僅是一種工具,要達成目標,做領袖的難免要在某些關口上果斷一點。如在數年前有看過《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 的話,相信都可領悟到這一點。何時要獨裁,何時要民主,全靠參與者的一念之間,沒可能有一套完整的指引可供人跟從。

任何決策的形式,總有其長短之處,講求共識的民主模式,自然不能例外。然而不知何解,一談到「民主」一詞,不少數都會給它戴上光環,並認為它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價值(甚至某個鄰近的極權國家,也自稱為「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筆者並非評價民主是好是壞,只是認為以上的例子,清楚顯示民主政制存在局限,令某些大家都贊同的政策,不但不能造福人民,反而會危害社會。剛剛以失敗告終的氣侯變化峰會,便是個好例子:排放溫室氣體,大家都清楚是要制止的,但談到各國要承擔多少責任時,大家都躊躇起來。排放量較多的工業國,非常清楚要落實減排的話,必然要付出龐大的代價,一旦國民不滿意的話,那些民選的政府都會隨時跨台;持續下去的話,氣侯變化只會無法逆轉。因此,假如某些民主的信徒,不明白民主只是幫助大家尋求答案的機制,本身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的話,筆者只能夠說,那只是對民主的迷信與幻想。相反,我們瞭解民主的本質,就能像那位洋人的見解般,突破機制上的局限,切實地完成艱鉅但對大家有裨益的項目。

回到當今對政改的爭拗,那些支持民主的人仕,似乎也沒有告訴我們一項重要的東西: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非要推行一人一票的民主政制不可呢?民主的政制,與社會的福祉,哪個較為重要呢?如果是後者的話,前者又怎樣能配合呢?追求民主,若只講求一腔熱血,而不冷靜思考這些問題的話,我們作為選民,又能否安心地投票給他們呢?他們一旦能上台執政的話,又能交到什麼的功課呢?僅是流於形式的民主政制,又是否社會願意看見的呢?

民主,是為了什麼?要是連討論都欠奉的話,這個社會究竟在搞什麼呢?

(註:整個月都忙得透不過氣,來到週六才能稍為停下來寫文,敬請原諒。)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市場經濟下的社會主義

上個星期,我在倫敦參加了一次新書發行講座。這本新書的作者是兩位在多年在中國經商的英國人,書名是:《China Counting》,序言中有一句話讓我深以為然:“西方輿論傾向於認為,中國一直在免費乘坐西方的消費列車,但真實情況是,中國一直在補貼西方。”
魏城(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一直在“補貼”西方?》,2009 年 11 月 27 日

中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去年有所增長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項成就。但從2010年起,此項成就的代價應會變得更明顯。例如,今年前9個月的GDP增長中,95%是由固定資產投資貢獻的。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中國2009年的增量資本-產出率 (ICOR)——一個衡量資本支出效率的指標,等於年度總投資額除以實際GDP增長——將不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言外之意一目了然。
《金融時報》Lex 專欄  ,2009 年 12 月 07 日

公司在深圳有辦事處,由於工作不算太複雜,員工普遍都是大專畢業,大概等於香港的高級文憑。同等的學歷,在兩地的工資差距雖已漸漸收窄,卻仍然顯著。某些商家,總是喜歡憑此等數據,批評港人工資太高;我則反過來想:不能說內地的工資太低嗎?以下對內地經濟的皮毛知識,也許可作為佐證。

今時今日,中國坐擁兩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龐大的儲備,是長期對外貿易順差的成果。經濟科的基本知識告訴我們,甲國對乙國貿易出超時,甲國貨幣的購買力應當提高;然而,為了保持出口的競爭力,中國不惜把貨幣匯價壓低(當然,還須美國那部發鈔機配合)。結果是,縱使中國工人提高了生產力,卻由於貨幣沒有升值,他們無法以相同的工資享受更大的購買力。那些在外面賺回來的錢,都給封存到外匯儲備去了;而掌管儲備的,自然就是政府與企業(當然包括國企)了。從以上的觀察,也許可略為修正魏城的見解:應該說是,中國的企業主管,透過壓抑勞動成本去補貼西方的消費者;用俗話說,即是慷了工人之慨。稍有工運意識的人,必然會指斥上述的情況是剝削,此等意見,我不打算評論。然而,政府卻又不是完全把這些利益終飽私囊;它賴以還富於民的手段,不是醫療教育等的福利,而是對重點(國內稱為戰略)企業的補貼:例如石油等的能源,要是欠缺補貼,售價不可能那樣低廉,受惠的,有各行各業,也有平民百姓。

照這樣說,國家即使改革開放了三十多年,社會主義的色彩依然濃厚;搞社會主義,以前要靠壟斷生產器械,現在則要靠壟斷財富,有了財富,政府自然可以指點江山,按自己的喜好投放資源,用俗話說,即是只許周官放火。今年初出台的四萬億元刺激經濟措施,勢必令這個火燒得更旺盛;然而,西方輿論開始認為,中國繼續以資本投資而非擴大內需來帶動經濟增長的話,將會導致產能過剩,屆時由工人賺回來的寶貴資源,都被白費在一些多餘(甚至乎沒有實際用途)的建設上。Lex 專欄的見解,或者是危言聳聽,但國家繼續逃避匯率改革,把累積了的財富還給百姓,並容許消費者更積極參與經濟發展的話,經濟學者擔心的經濟失衡情況,恐怕將在不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