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權力的詛咒,與如何擺脫它。

「好吧,既然(尼布隆根)指環是經由我的詛咒而誕生的話,我也可替它加入新的詛咒。從今天起,我要讓每位擁有指環的人,都要被周圍的人所妒忌,最終要被下一位擁有者奪去,並被他碎屍萬斷。那樣,指環的擁有者,自以為是它的主人,卻變成了它的奴隸。直到一天,它平平安安地回到我手上,那詛咒才能終結。」《萊茵的黃金》裏矮人亞貝利希 (Alberich) 被搶去指環後的對白。
《尼布隆根指環》,由一連四齣歌劇組成,為華格納(內地譯作瓦格納)的驚世創作。在德語世界,華氏的歌劇迷倒了無數人,就連他的最大贊助人,巴伐利亞國王魯特維克二世,也參照了他的作品內容來修建新天鵝堡。要演出全套共十六小時的歌劇,所須的人力物力不菲,莫說是香港,即使是歐洲大陸,樂迷都不是經常能親身欣賞;要有幸在著名的拜羅伊特 (Bayreuth) 音樂節裏觀賞整套創作,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最近,香港樂迷有一個別開生面的方式,欣賞整套四部曲:到戲院看。當然,上映的電影,影碟一早已經有售;但難得有片商肯在週末的黃金時段,放映這類時間又長、觀眾又不多的電影,愛好古典音樂的,實在值得買票入場以示支持。

是次上映的版本,實在十分前衛;光看演出的場地,座落西班牙華倫西亞的 Palau de les Arts Reina Sofia(直譯:索菲亞皇后文化宮)的外型,大家還以為是一艘太空船;再看這隊來自巴塞羅那的劇團 la Fura dels Baus,活像是用了索拉奇藝坊的技巧去演出。就以四部首中的前奏《萊茵的黃金》為例,一開始,是三條美人魚在萊茵河中嬉戲;在片中,劇團用上三個水缸,讓三位演員一面游韻律泳一面歌唱。這種嶄新的舞台效果,實在令樂迷有耳目一新之感。

言歸正傳,整套四部曲中,《萊茵的黃金》是故事的前傳,它記述了指環的誕生過程:矮人亞貝利希,被三位萊茵河的美人魚調戲,一怒之下,強行奪走了她們守護着的「萊茵的黃金」,並施下了捨棄愛情的毒咒,打造出魔力無窮的「尼布隆根指環」。指環的誕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對此略有所聞的,都希望把它據為己有。結果,亞貝利希中了詭計,被奪去指環;他在失去指環前,再替它多施了一條毒咒。之後,所有擁有過指環的人,縱使法力無邊,卻總是厄運纏身,大多更不得好死。詳細的情節,留待觀眾細賞,筆者無謂在此掃各位的興了。

整個長篇故事裏,指環是無上權力的象徵。權力這東西,不論是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對它趨之若鶩;但正如亞貝利希所言,有權力的人,往往成為了權力的奴隸。那麼,我們豈不是在搬石頭來壓自己的腳?然而,莫說是人類,即使是㺅子或獅子等,只要是群居的動物,權力便會自然出現。似乎,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類,也無法解決這個矛盾。

要擺脫權力的詛咒,我們不要先要瞭解以上矛盾的根源嗎?

一般人總會誤以為,權力是萬能的東西,有了它,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但實情是,權力與指環一樣,只是一種工具,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矛盾之根源,表面是權力,實際上卻是人的妄念;消滅了妄念,我們才能洽當地運用權力。

問題是,當那些聲稱反對強權壓迫的人,不單缺乏這種認知,甚至對抱有不同意見的人,同樣施以強權壓迫的話,這是否意味着,矮人亞貝利希的詛咒,其實一直在現實世界裏存在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