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港(講)人病

猶記得,今年夏季,美國某時裝品牌,在中環畢打街開設旗艦店。為隆重其事,大會安排了十多位健碩的半裸男模,站在店外做宣傳。無用多說,這班男模吸引一眾路人,爭相跟他們拍照,當中又以女仕佔多數。某些男仕隨即在討論區與社交網站內,批評此等女仕雙重標準:女仕跟男模合照,男仕就不得有半點怨言;相反,男仕跟女模合照,卻立即被標籤為猥瑣、不雅與賤格,男仕想講半句話,也不得要領。

誰是誰非,筆者覺得無謂爭論;但從這件事,反映了某些港人的行為傾向:同一件事情,他們認為自己做就是天經地義,別人做卻是萬萬不可。時下不少為人詬病的所謂港男港女爭議,很大程度是這種心態所推動的。

引伸以上的見解,我們不難察覺到,類似的心態,在這個城市比比皆是。例如不少支持建制的人仕,經常埋怨坊間輿論充斥着濃厚的「民粹主義」;但諷刺的是,他們背後希望的,不外乎是搞「官粹主義」或者是「商粹主義」。「官粹」或「商粹」就是有益,「民粹」就是有害;此等只許周官放火的思維,實與上述港男港女的行徑不相伯仲。

簡單點說,以上的行徑,都是有口講別人,無口講自己。筆者儘管把這種心態,稱之為「講人病」。拿着這套標準,去看這個所謂「國際都會」的大小事,頓時發現無論是達官貴人,抑或市井平民,患上這種「講人病」的竟是多不勝數。把它改稱為「港人病」,也沒有不妥。

上述的發現,筆者儘管這樣歸納:在這些人的心目中,覺得某些事自己可以盡情做,但別人卻不許做;又或者自己可以選擇做或不做,但別人卻沒有選擇。這些心態的背後,是要顯示自己高高在上,別人只能唯命是從;說白一點,在能力範圍內,大家都渴望唯我獨專,可以指點江山。

引伸這種思維,我們不難作個推論:在上述那些人心目中,保持與彰顯自己的權威,比什麼求同存異更重要。不難想象,每當有爭端時,各方輕則各說各話,重則互相指罵甚至動武。可以預視,每當遭到挑戰時,此等社會的人到底會選擇衷誠合作,還是明知大難臨頭也繼續一盤散沙,實在無用多說。

醫治上述「港(講)人病」的最佳疫苖,就是「將心比己」,切身處地瞭解對方處境,從而達至和解,好讓彼此放下歧見,推動社會前進。俗語有云「苦口良藥」,從現實的狀況推測,肯服用這劑良藥的人到底是多是少,明眼人一定有分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