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出你控制的領域曾經貴為全球最高薪央行總裁的任志剛先生,在新推出的著作《居安思危》透露,「香港政局的發展,正在蠶食領導人對香港的信心,導致中國避免過分倚賴香港,作為內地進行國際金融中心活動的地方,他認為若然如此,將十分可惜。」此言一出,隨即引起廣泛討論。人道是,當天下午股市急跌,也跟它扯上關係。
卻走進你安排的戰局
我沒有堅強的防備
也沒有後路可以退
(取自王菲的《棋子》)
要麼他現在仍然是「任總」的話,他說每一句固然要顧及自己的本份;但既然他已經功成身退,我們姑且肯定以上都是他的真心話。作為本港財經以至政界的大人物,他大概是從香港的整體利益出發,才苦口婆心地寫出這番話。闊一點看,活躍於香港政商界的精英,普遍都有類近的想法。然而,他們對中港互不相任的解讀,似乎忽略了一個關鍵的要素。
回想改革開放初年,內地百廢待興,港人本着對故地的情懷,率先回鄉投資發展,積極參與建設。那時侯,港人的意見雖未必被照單全收,至少也受到尊重。有了由香港引進的人才與技術,令內地比其他共產國家更早實現市場經濟。來到今天,內地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固然,這是一眾國人的成就,但當初港人有份奠下的基石,實在功不可沒。
誰知一份《白皮書》,幾乎把以上的認識徹底顛倒。現在他們說,我們有好日子過,全賴他們的功勞,為將來的生計着想,我們最好喝敬酒而非罰酒云云。反之,我們對他們的貢獻,他們卻隻字不提,更遑論由他們導致、令我們受難的失誤(例如非典疫情)。他們屢屢勸諭我們要飲水思源,但他們是否刻意忘記,要麼沒有我們當年的接濟,他們早就完蛋嗎?對的,君子施恩莫望報,但要麼連多謝一聲都欠奉的話,難免會被人覺得沒有禮貌。敢問任先生之類那些極具生意頭腦的人,對着如此態度的人,你還會衷誠跟他合作嗎?
更糟的是,香港那些政經要員,似乎把香港視為內地實行國策的一個機關,要麼港人不懂好好配合,就莫怪他們另謀高就了,屆時,香港的地位將會岌岌可危。但白一點說,在他們眼中,香港對內地來說,彷彿只剩下單向及被利用的價值。試問,當香港處於一個任人擺佈的狀況時,屆時豈不會比現在更危險?
想到這裏,筆者不禁想起王菲的老歌《棋子》;歌曲雖跟政府完全扯不上關係,但內容竟然可以精準地形容現時的中港關係。諷制的是,當那些政經要員,都甘於淪為別人手上的棋子的話,筆者實在懷疑,他們是否打算自掘墳墓,把香港的前途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