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離開墨西哥前對中國駐墨西哥使館人員、中資機構和華僑華人代表發表講話時指出,「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中國)說三道四。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可說的。」(明報,2009年2月13日)在我上班的那楝辦公樓,地下大堂有一家三文治店,每逢午飯時間,店內總迫滿人,但有趣的是,店內客人大多都是「鬼佬」,一般唐人除非是趕時間貪方便,否則都不會光顧它。我問過同事箇中的原因,他們普遍都嫌店內的三文治「凍冰冰」,很難入口。的確,「洋鬼子」的食品,是很難符合國人口味的,因為即使生活環境如何惡劣,國人對一日三餐仍然非常講究,材料不能不新鮮,還不能不「趁熱食」。因此國人無論身處世界任何角落,總喜歡到當地的唐餐館吃一頓熱飯,感受一點「自家人」的溫暖。
記者轉個話題問2012政改方案,曾憲梓一聽到政改,就話﹕「唔講呢啲事,唔係時候,要食飽先得。」(明報,2009年1月7日)
猶記得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留學日本的蔣委員長,看見日本人只用冷水洗臉,又不介意吃冷飯,而中國人卻必燒水洗臉,餐餐都要吃熱飯,認為國人貪圖逸樂,於是推行「新生活運動」,試圖改變國人的習慣。結果如果呢?到了今天,我們還可聽到某些旅遊日本的華人,說吃不慣用冷飯做的車站便當。三十年後,委員長的宿敵老毛,也曾疾呼「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姑勿論這句說話是對是錯,但「革命」是崇高的政治理想,「請客吃飯」則是世俗的原始慾望,為何中華民族能把這兩種價值完全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真是令人困惑不解。孫隆基在其大作中,認為國人的心理仍然停留在佛洛依德學說中的「口腔時期 (Oral Stage)」,就如嬰孩般,肚子餓便大吵大鬧,只要餵飽他們就會安靜了;因此,上述兩句說話背後的邏輯是不難理解的。雖知「洋鬼子」的心理,已經進化到「生殖器時期 (Genital Stage)」,他們認為迷醉於飲食是七宗罪之一,靈魂將無法得救;因此國人這套吃飽了就該收口的理論,洋人是「吃不消」的。
最近的新聞說,香港的人口達到七百萬了。我有一個奇想:假如每個香港人都走出戶外,向着天空張開自己的口的話,這七百萬張「人口」,將會是一次很壯觀的行為藝術。拙文的標題,轉化自白居易《燕詩》中旳一句「黃口無飽期」,並特意在「飽」字加上引號;「飽」,不是指肚子飽,而是知悉自己仍迷戀在嬰孩時期。畢竟,太鐘情於飲飲食食的民族,是不會產生出自立、自由、人權等成年人才有的意識;沒有這些意識,國人是無法在世間振翅高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