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Symphonie muss sein wie die Welt. Sie muss alles umfassen (交響樂就像世界,要包涵一切事物)練總在最後一篇專欄中,透露自己是個馬勒狂,當年就是因為太入迷,因而未能完成博士論文。筆者雖不如練總那般多才多藝,但對馬勒的音樂同樣有份不解之緣。
馬勒 (Gustav Mahler) ,1907年11月與西貝流斯 (Jean Sibelius) 對話的節錄
開始接觸他的音樂,是個非常偶然的機會:猶在求學時,某電視台播映了《銀河英雄傳說》的動畫;在信博裏,相信有不少《銀英傳》的「粉絲」,而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動畫中的配樂。為求追查來源,筆者遊走了信和與荷里活各唱片輔,搜尋《銀英傳》的原聲大碟;當然,仍然是學生的我,根本沒有財力買這些動輒二三百元一張的CD,我能做的,是閱讀印在封底上的曲目。在上面找到最多的字,是「マーラー」,但要把日文的譯音換成英語,實在有點難度;直至走到圖書館的唱片架上,才知道是 Mahler。時至今日,我早已丟下田中芳樹的著作,但馬勒的音樂,我仍然有聽。
演奏他的音樂,確實是項浩大的工程;要欣賞,從前只能靠聽唱片。可喜的是,自從大師迪華特上任港樂總指揮後,本地樂迷終可一飽耳福,親身感受它的震撼。今個樂季,港樂更上演兩首馬勒的作品:去年十二月有以唐詩為靈感的《大地之歌》,下星期則有「賣飛佛」的第三交響曲。熟悉他的音樂的人,都清楚馬勒不忌諱地在創作中談論死亡觀,但這首第三交響曲,是少有的例如。相反地,從起首「夏天的行進」,到結尾「愛告訴了我什麼」,曲裏每個樂章,都呈現着豐富的生命力;難怪馬勒會誇言:這首作品不是音樂,純綷是自然之聲。要一氣呵成地演奏這首差不多兩小時的作品(單是第一樂章就超過半小時),是對樂團的最大考驗。
當年電視台播的《銀英傳》動畫,只播了第一單元,而這單元在結束時,正是以《馬勒三》的最後樂章為配樂。港樂把《馬勒三》宣傳為情人節獻禮,實在有點兒張冠李戴,但無論如何,今次的演出仍是不容錯過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