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星期三

半年之後(上)

【按:先個月大部分日子,筆者可以連恆生指數的收市價也無閒留意。之前原本想寫一篇馬雲到港時的演說,作為上則拙文的下集。如今,唯有作罷。】

數年前,電視劇《天與地》被網友封為神劇,除了預視這個偽國際都會的前景,亦出現了不少金句。當中,筆者認為含金量最高的,並非結尾時那幾句關於「和諧」的見解,而是「香港人最擅長什麼?就是善忘。」在上個月最後一個週未,再度印證此句之威力。

半年前最後的週未,「雨傘運動」揭幕。隨着數天,筆者在「臉書」的朋友圈裏,至少有三十位把封面染黑、或掛上黃絲帶,以示對運動的支持、或是對警方處理手法的質疑。但這陣子的熱潮,不消一兩個月便迅速消退,到了臨近散場之日,堅持留守的人已大不如前。撤退之前,他們還說着「我們會回來」、將來的抗爭會以「深耕細作」的方式延續云云。但新年伊始過後,即使新一輪的政制諮詢展開,但莫說稍有規模的集會,就連在各社交網絡上的討論,都比去年少得多。到了運動半週年,參與紀念的人連一千人也欠奉。

先旨聲明,筆者無意作什麼批評,但所謂事實勝於雄辯,不管您有什麼政治立場,上述的景象也需要正視與面對的。長期觀察香港民情的人,對此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簡單地說,用「三分鐘熱度」來形容這種態度,十分貼切。當然,憑此交定港人善忘,或者說港人容易認命,某些人也許會認為過於武斷;但至少,在表面上,這十多年來出現的抗爭運動,許多時侯猶如維港兩岸的煙花那般,只有剎那光輝,無法持之以恆。

導致如斯局面,各方賢達可以有不同的解釋。筆者則認為歸根究底,向來「搵食」至上的港人,對民主體制的渴求並非十分熱切,否則,從前的殖民地政府,根本不可能拖到主權移交之際,才展開議會選舉。只要為政者懂得從善如流,充分掌握民情,致力推進民生,讓人們安居樂業,他們就不會過問,為政者是如何產生的。白一點說,什麼民主不民主,從來不被視為關鍵議題。

在運動半週年的同一時間,有一位昔日立國的元首與世長辭。李光耀與新加坡的歷史,確實值得作為香港日後的借鏡。詳情,留待下篇探討。

【Facebook 專頁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