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剛在上月底辭世。他的一生,幾乎可以與新加坡的國運畫上等號。在華人社會間,他確實是位一時無兩的政壇巨人,他遺下的傳奇,或許可以替香港甚至內地作一點啟示。
李氏在十五年前出版的自傳,概括了自己的貢獻:由第三世界躍升至第一世界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立國時,這個位處赤道附近的小島,沒有天然資源,也沒有任何大國做靠山,全憑島內人民的努力,成就出一個舉世無雙的經濟奇蹟。今時今日,該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舉足輕重,更難得地在成為西方國家盟友之餘,亦能獲得中國政府的信任。要麼昔日的國父是另有其人的話,實在難以想像後事如何。
當然,要得到任何成果,必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對島內人來說,代價就是放棄決定政治取向的機會,接受一黨獨大,容忍政府箝制異見者;如是者,統治者的有型之手,在生活各環節隨處可見。換了是其他地方,這種執政模式,勢必成為貪污瀆職、以權謀私的溫床;但唯獨是李氏管治下的國家,可以令專權統治與廉潔法治並存。
一貫以來,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傾向相信法治與民主、自由、平等、發展等密不可分。但新加坡的情況,確實對這套信念構成挑戰;原來,在另一邊的世界,真的有人為求富強,樂於放棄自由,做一個事事聽從於為政者意志的順民。如斯的理念,西方人肯定無法接受,但他們又能取得可觀的成就,不難惹來其他亞洲國家的羨慕。
相比之下,昔日被李氏視為最強對手的香港,近年無論在任何方面,都已被漸漸拋離。縱觀當前的時局,不管政改方案獲通過與否,紛亂的形勢亦難以扭轉;李氏泉下有知的話,想必會暗中嘲笑一番。當然,所謂家家有本難諗的經,眼前彼方的光輝,背後定必隱藏了不少鮮為外人知的問題;但眼見這場勝負已分的較量,筆者不禁有所迷思。
上篇拙文裏,筆者說過,對付大部份香港人來說,「什麼民主不民主,從來不被視為關鍵議題」;這個情況,就像把異地來的種子,放到自家的土壤裏,最終無法茁壯成長一樣。新加坡的李氏,對所謂「亞洲價值觀」實在拿捏得很準確,懂得如何從英人的制度中作取捨,當他的理念行之有效時,就會變成一套標準。除非我們有一個具同等魄力的領袖,否則,按港人向來在政治上懶惰與貪小便宜的心態推算,我們最終只會懂得「西瓜靠大邊」,把自行抉擇的權利拱手相讓。
話分兩頭,筆者對新加坡的前景,亦隨着這位政壇巨人的身故,比以往看得較為審慎。沒有李氏的新加坡,島內上還能靠什麼來維繫現況,實在值得我們關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