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

當下的「新常態」(上)

內地當局收緊港澳個人遊政策,即時惹來零售業界的回嚮,有人歸咎於年初爆發的「反水貨」運動,亦有人指隨着外國貨幣相繼貶值,匯率跟美元掛鈎的香港在相比之下,吸引力自然大不如前。誰是誰非,留待看官自行判斷好了;但某些事實與立場,我們不能不認清。

水貨客的浪潮,印象中應該是從「三鹿奶粉」事件開始的,由於對國內生產的奶製品失去信心,內地人湧擁購買進口貨,但因為關稅等的種種問題,導致供不應求,在此驅使下,水貨集團自然應運而生。換言之,水貨客所賺的錢,雖未至於是趁火打劫,亦只是拜內地相關配套未完善所賜;只要如實做好質檢、簡化通關程序與收費等,水貨的需求自然大減。白一點說,這一切根本不是憑自身的努力爭取回來的;要麼那些旅遊業界的翹楚,把非常態視為理所當然的話,他們到底是高瞻遠矚、抑或只是投機短視,明眼人應該心裏有數。

平心而論,這種心態並非什麼新鮮事。他們跟不少人一樣,滿頭腦想着如何以最快最簡單的方法,賺最多的錢。那些從內地拖着行李箱來的旅客,帶著真金白銀來港消費,自然獲業界垂青;如是者,整個業界都用盡方法討好他們。平心而論,所以在商言商,這種行徑實在無可口非;但當錢賺得太容易時,往往令人的腦筋變得懶惰,對周邊的變化缺乏警覺。如今,用自作自受去形容他們的景況,大概不會有許多人反對。

香港坊間有一句流行話:綜援養懶人,針對的,是那些不靠勞力糊口、只等別人救濟的低下階層。然而另一邊廂,北大人接二連三的優惠措施,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綜援嗎」?的確,在所謂「中港融合」的主題之下,造就了一批生意人的身家迅速暴漲。問題是,你過份依賴別人給你的甜頭的話,有朝一日,那些好處消失時,除了向對方呼天搶地、搖尾乞憐之外,你還能做些什麼呢?

上述的觀察,跟筆者年初時的拙文《是他放棄我們、還是我們放棄世界?》有點異曲同功。每當看見香港的商界領袖,在公開場合裏揚揚得意時,筆者實在懷疑,他們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增進還是削弱香港的競爭力呢?再看當前的政改,我們之所為在對手面對毫無還擊之力,不是沒有原因的。

【Facebook 專頁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