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彼岸的「白色巨塔」

剛看到新聞紀錄片,說本港的醫學界在托展內地的業務時,遇上重重障礙。當中有位香港註冊的中醫師,想在內地開診所;按規定,他要先獲得選址附近居民的同意。誰知有某些居民,以風水為理由反對,而負責的部委又居然受理。後來當事人暗中得知,這班人因為在事前得不到某點好處,才會如此發難。

大概,居民與部委之所以跟醫師玩忽悠,無非是想提醒一下對方,自己手握審批的權力;你是聰明人,你要符合什麼要求,無需咱們白紙黑字寫明吧!要麼你不懂知情識趣的話,就休怪我們要按本子辦事了。結果,當時人透過某些好友,向北京反映情況,歷時一年半的申請程序才能大功告成;當時人在鏡頭前苦笑着說,要麼一切可以重來的話,他寧可在中途放棄就算了。

不論社會的文化背景是怎樣,診所是人民生活質素的重要指標,診所愈多,對社會是百利而無一害。然而,那班居民與部委,寧可趁機宣示一下自己的權勢,也不為有心改善公共醫療的人提供方便,我們不是可以說,他們根本不關心百姓的福祉嗎?

闊一點看,內地醫療體制問題何在,基本上是眾所周知的;但恕筆者孤漏寡聞,國人在談論什麼改革開放、富國強兵時,竟然沒有太多聲音認為,醫療改革是項重要的課題。在這樣的系統下生活的國民,他們整體的健康程度是好是差,大家都想像得到吧!曾幾何時,魯迅曾說:與其醫人的身,不如醫人的心;但要麼連醫人身的體制都已經是千蒼百孔,我們還能憑什麼去醫人心呢?

從這椿小事,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在彼岸的那個社會,聳立着一個「白色巨塔」。也許經過這次經驗後,醫學界會覺得,他們寧可吸引有負擔能力的內地人來港,也不打算透過進軍內地市場,提升當地的醫療質素。弄得如斯局面,對整個民族是好是壞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