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院校新學年伊始,接連爆出教員處分行為差劣的新生,引來諸多議論。坊間普遍認為,指此等行徑過於嚴苛,有損學生專嚴。但冰封三尺非一天之寒,要麼不是近年學生愈來愈不懂自重,教員根本沒打算花時間去管束他們。如是者,雙方陷入惡性循環,彼此愈見疏離。
再講誰是誰非,筆者已覺得於事無補。但歸根究底,事情弄得如斯田地,都是一方目中無人,完全忽視另一方對自己的觀感,彼此關係才逐步被摧殘。要化解僵局,兩方都必需互相尊重與體恤,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才可有機會破冰。
奈何的是,環觀四周,不同階層的人要對話,變得愈來愈艱巨。先說近的,什麼中港矛盾、業主與蝸居族的衝突、建制與泛民陣間的撕裂與內鬥,鬧過不停。跑出香港,看看各大民主國家,不難察覺到,要凝聚共識變得愈來愈艱巨(年初時,筆者談及的美國財政懸崖,是個好例子);另一邊廂,面對浪接浪的示威與抗議,當權者頻頻需要維穩甚至鎮壓,疲於奔命。再到外交舞台,最近愈演愈烈的敘利亞危機,已淪為列強互相角力的戰場;可憐當地平民,時刻受戰火威脅,孤立無援,前路茫茫。
以上列舉的事例,雖然表面上風馬牛不相及,但背後的意義,卻是同出一轍,就是大家都愈來愈趨向各說各話,懶理他人所想;簡而言之,就是「單邊主義」。記憶所及,這是在「九一一」恐襲過後,美英兩國不顧盟友反對,一意孤行所謂的反恐戰事,繼而衍生的詞彙。諷刺的是,對潛在恐襲者發動攻擊,與對他們施行恐怖主義無異;白一點說,就是抱薪救火,不單無法根治問題,還往往令西方國家在這些人的形象大打折扣,效果適得其反(三年前,筆者已就相關議題行文,不再複述)。
記不起哪個時侯,看過一部關於人腦構造的記錄片或文章。原來人腦的某個部分,給予一種其他動物少有的能力,就是感應或體會別人的感受。作者還指出,愈有智慧的人,他的這種能力亦愈高。想到這裏,再回頭看這個單邊主義日益盛行的世界,筆者頓時感到啼笑皆非。俗語云:劣幣驅逐良幣,筆者不禁懷疑,人類是否已漸漸踏入退化之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