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不重視新聞工作的社會,會是怎麼樣?(再寫)

「為什麽政府出手整治網絡言論的效果總是適得其反:一個社會的言論越不自由,政府公信力越差,謠言越多。當然,更不用說這樣的政府透明度低,公權濫用的機會多,其中包括封鎖新聞、掩蓋真相的權力,而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不少小道『謠言』真的成了『遙遠的預言』。」【北京大學憲法學 張千帆教授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2013年8月26日】
對於像筆者那樣,不時留意日本入門網站的人來說,不難察覺到近日華語媒體引述自所謂「日本新聞網」 (域名 ribenxinwen.com,有別於東京電視臺旗下的 Japan News Network)的報導,跟日本國內的焦點新聞有很大出入。後來,有人在報紙投稿,指出那個沒有提供日語新聞的網站,並非由當地媒體主理。再看維基百科的記載,說該網站的負責人,是一位名為徐靜波的中國記者(與透過 whois 功能得出的域名登記資料大致脗合)。新聞工作者在未經查證下,就以為該網反映日本社會的實況,公信力又一次備受質疑。

奈何的是,華語媒體誤報新聞,在這個互聯網近乎無遠弗屆的年代,依然屢見不鮮。最新一宗,是內地官媒把色情影片的截圖,當成是外國死囚行刑實錄,製作新聞圖輯。在網上討論,有人揶揄官媒記者可以名正言順,一邊工作一邊看A片,簡直是份夢寐以求的優差。

在言論沒有自由的國度,新聞向來只被視為宣傳工具,消息是真是假,人們都不敢去過問。但來到有新聞自由的地方,情況又有否改善呢?先看臺灣,電視台的新聞報導,花邊趣聞、飲食娛樂等的資訊,佔了不少篇幅,令局外人覺得,正經的家國大事都是乏人問津。至於香港,撇除政治取態的因素,在讀者收入不斷萎縮之下,新聞從業員的待遇自然首當其衝。兩年前,記協揭發有同業的薪酬,竟然低於法定工資保障的水平,實在聞者心酸。不難想像,新聞質量勢必受到衝擊。

昔日,筆者借坊間對某「新聞之花」辭任主播的討論,指出大眾對新聞質量,向來都是不甚講究。昔日的觀察,來到今天仍然適用;由此推斷,即使有新聞自由,眾人都不懂好好運用。闊一點看,新聞的價值,在於向公眾展現社會真實的一面;要麼在這方面,大家都可以馬馬虎虎的話,在其他的範疇,取態亦會類近。在這種氛圍下,人們在遇到似是而非的事情,還會去鍥而不捨地尋求真相嗎?缺乏這股決心的人,還會有能耐去運用智慧,把謠言或謊言撕破嗎?活在此等氛圍的人,還會花時間去認真地思辯,打好做學問的根基嗎?

把以上的見解,套用到張教授的發現,筆者不禁慨嘆,未待統治者的有形之手,大眾其實早已棄械投降。白一點說,一群不肯面對真相的人,到頭來只會活在虛妄與浮跨之中。所謂一葉知秋,憑這副德性去追求所謂的「中國夢」,到底最後會變成什麼,明眼人定必心裏有數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