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親建制政黨的立法會議員,最近在「非是簿」上發帖,說日前黨主席與學生座談時,曾說「普選不能保證最能幹的人當選」,她對此言深感認同。帖子出了一分鐘,就有人這樣回應:連閣下都當選,還有什麼能保證呢?據說,這張帖很快便被「蟹」了,箇中因由,留待各位猜想了。
平心而論,不管是古今中外,人民都期望統治者有卓越的才幹,引領國家前進。這種想法,固然無可口非;但大家有否想過,要成為統治者,靠的應該是什麼方法呢?黨主席的言論,彷彿暗示着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可能會把平庸的人送入政府內。然而,我們在史籍裏不難發現,在沒有民主的世代,中外出現過無數的庸君、昏君、甚至暴君。既然有沒有普選,社會精英都沒有掌權的保證,黨主席刻意突出普選無法讓精英執政,充分暴露了他骨子裏對選民智慧的懷疑。
姑且不評論他的立場是對是錯,他的理念,在儒家文化圈內其實十分普遍。《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上,有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活在此等社會的人,普遍認為勞心者就是國家的精英,由他們治國,勞力者就要聽他們的指點。至於這批精英如何獲得治權,反而是次要。於是乎,人們都只記得唐太宗的治世無比輝煌,而避開談及他若非先對兄長施毒手,根本無法登極。如是者,只要能把結果做好,用上什麼途徑也可以;白點兒說,甚至乎不擇手段也沒相干。
至於什麼的政治體制,能滿足黨主席的理想,留待各位有識之士去提議了。但闊一點想,自人類文明開始至今的數千年,有眾多的先賢構想過無數的藍圖,卻總是被認為不切實際,最終只能成為教科書的材料。筆者自問才學遠遜與他們,因此覺得在這裏班門弄斧可謂白費心機。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無論是什麼社會,公眾普遍都認為,社會內的問題,需要一個稱為「政府」或「議會」的東西去解決。但久而久之,這些機構不僅無法排難解憂,自己反而會變成問題的源頭,實在是天大的諷刺。三年多前,筆者在《一位選民的自白》中,已說過坊間的想法並非必然;當然,筆者明白當時提出的理想,許多人會覺得是天方夜譚。要麼建制有必要存在的話,我們唯有退而求其次,不要讓它幹太多事;它的權力愈小,它能製造的麻煩亦愈少。要達到這目的,我們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謝絕建制對我們的種種誘惑;要培育此等信念,大眾必須要探信,自己的事只能靠自己處理;當大家都習慣了不假借外力來作定斷時,建制自然變得可有可無。
可悲的是,把以上的推論,跟時下所謂「泛民」陣營的主張作個比對的話,筆者實在懷疑這個偽國際都會,到底有多少人覺醒到,自己追求的一套只會令民眾的責任感日益低落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