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此篇是回應張信剛教授的演說)
張信剛教授在演說中,從文化的承傳與反思講到創意思維。我即管嘗試把整個話題的精髓,以中文的「破」字為撮要。
破,即是推陳出新
「破」,不論是粵語或是普通話,單是發音都感到一股爆發力,象徵一些固有的東西被毀壞了。「破」,像是由「有」變成「沒有」,因此是一種狀態的轉變。舉個例子:博爾特 (U. Bolt) 最近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在一百米跑決賽中刷新世界紀錄,在他衝線的一刻,舊有的紀錄被打「破」了,換上新的紀錄。這裏一說,「破」代表了新舊的交替,所謂創意思維,不就是要這樣嗎?
當然,要做到「破」,阻力可以很巨大,但歸根究底,主因都是源自內心的恐懼,害怕「破」了以後會變得不安定,不知自己能否適應轉變,也不知自己利益有否受損。要對付,必須要戰勝恐懼;因此要談創新,在談軟體硬體怎樣配合之前,我們定要拿出「破」的勇氣。這種勇氣,在西方歷史中屢見不鮮: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以致工業革命等,歐洲人彷彿意識到,政治、經濟、宗教、科學等的範疇都有相互影響,要創造新的局面以造福人民,改革必須是全方位,不能預設任何局限的。反觀東方社會,似乎仍未瞭解這個道理,以致經常把改革精神放在鳥籠裏。
破,也是自我反思
創新過後,舊的事物自然失去了功用,也許有人視它們為垃圾,打算丟棄它們;但畢竟它們是先祖創造過的東西,因此也是我們歷史的一部份,只要好好保存它們的話,豈不就成為我們的文化遺產嗎?當今我們認識的這些遺產,多數都是反映璀燦的歷史,但某些卻是顯露人性的醜惡:發生過集體屠猶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曾輸出無數非洲黑奴的戈里島 (Île de Gorée) 等,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列為文化遺產。也許,大部份人會擔心,張揚自家的醜事,會給其他人看扁;因此在文化的承傳上,都傾向隱惡揚善,某些不光采的事,只會輕輕帶過就算。然而這種心態,不單無助後輩學會歷史的教訓,別人更會認為我們不願意反思,令我們在世間失去說服力。要扭轉局面,定要把上述的擔心消除,所謂擔心,其實也是一種恐懼,要戰勝它,不是又回到上節「破」的精神嗎?
反省與創新,其實是同出一源
因此,自我反省與創新精神,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質卻是同一枚銀幣的兩面:勇於反思的人,自然能看「破」先祖遺下來的價值觀,並懂得怎樣從中取捨,以適用於現在與將來的環境。然而,光是觀察是不足夠的,還要以實際的行動,「破」除有害的思想與制度,讓新的思維漸漸浮現,若它們仍然有害,就要繼續「破」除,以求盡善盡美。最後,不管那些舊事物是好是壞,我們都好好保存,把歷史的真相留給後輩,並教導他們要繼續反思與創新,延續「破」的精神。這樣,文化的承傳才算是徹底,懂得這些道理的文化,不論它的內涵如何,也會是世人的榜樣與模範。
張教授創立的「C++」理論,強調要發展中國文化,就必要對文化反思;他的立論,彷佛暗示中國人不善於反思。只談創新而避談反思,其實是把文化發展放進鳥籠;要勇於「破」開這個鳥籠,中國文化才能在世界振翅高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