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開槍的方式讓一個女孩子閉嘴,這當然是懦弱,也是殘暴和專制的行為,因為無法從精神上摧毀對方。使用這樣的方式的人很多,就好像不久前在肯尼亞商場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這些人試圖用暴力迫使別人認同自己的信仰,用暴力消滅他們眼中的異教徒。這樣的事情,在宗教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太多次,即便人類發展到今天,同樣的思維,依然存在於很多人的腦中。」閭丘露薇,《面對這樣一個勇敢的女孩》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已先後公布;事前被視為和平獎得主熱門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落選,筆者不感到意外。反而,內地知名女主播,行文介紹她的事跡,還被內地報章轉載,更令筆者感到奈人尋味。
眾所週知,巴基斯坦人向來重男輕女,盲婚啞嫁之事,即使到今時今日仍很普遍。其實,不止是馬拉拉,想必有不少當地人,都覺得這套傳統落伍兼荒謬,但礙於龐大的壓力,才會敢怒不敢言。仔細分析,壓力之所以存在,不外乎是保障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他們無法以理服人,才會用上最原始的手段,迫其他人就範。馬拉拉所做的,就是呼籲其他女子讀書,以知識與學問裝備自己,抗衡由施壓者強加給她們的枷鎖。不難想像,此等行徑立時觸動了當權者的神經,恨不得要她閉嘴。
回到女主播身處的國度,雖則面前的是無比的盛勢,但異見者所感受到的壓迫,比以往有過之無不及。人道是,為建構所謂的「和諧社會」,再些微的威脅都不容忽視;如是者,他們相繼被滋擾、恐嚇、監視、軟禁、甚至拘留,其他人都不敢伸出援手。他們跟馬拉拉,雖則身處在截然不同的環境,面對的處境卻有幾分相似。
馬拉拉遇襲後,性命危在旦夕,幸獲安排到西方國家接受治療,大致上已經康復。其後,她接連獲邀出席各種會議及講座,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和讚許。那邊廂,那些同意接受表面上是「保外就醫」、實際是被放逐的異見者,踏足西方國家後,雖則得不到像馬拉拉那樣的禮遇,仍可成為各媒體的焦點。按女主播的國家的標準,他們都是勾結外國勢力、企圖干涉咱們內政、背後有着不可告人的企圖云云。故此,一則介紹別國爭取平等自由人仕的文章,理應逃不出當局的審查。
不管是古今中外,社會各界沒可能沒有衝突。問題是,要麼大家都相信,只要把不同的聲音都消滅,就可以化解爭議的話,眾人還會打算以才學與知識,說服其他人支持自己嗎?活在此等社會的人,民智到底是高是低呢?由此衍生出的政治體制,會是包容開放,還是專制封閉呢?大家還要再看見多少的慘案,方能醒覺到以上的思想盲點是不能迴避呢?
姑勿論女主播有否含沙射影之意,這篇沒有被「河蟹」的文章,實在太有趣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