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最近宣佈,暫停和孔子學院續簽協議的談判。雖則未知兩者的合作是否就此告終,但冰封三尺非一天之寒,自去年開始,英美等國陸續有學者發公開信,質疑孔子學院作為官辦的教學機構,在某些敏感議題上的取態,有干預學術自由之嫌。芝大此舉一出,勢必會惹來西方學術界更大回嚮。
眾所周知,十年前成立的孔子學院,是國家銳然向全球輸出「軟實力」的重點機構。平心而論,別國也有類似的東西(譬如德國的歌德學院、義大利的但丁學會或葡萄牙的賈梅士學院)。然而,一個在上世紀時仍高喊着「打倒孔家店」的民族,居然要重拾這位被唾罵的古人幫自己代言,實在十分詭異。
再者,要期望透過此等機構,扭轉世人對自己的看法,未免有點一廂情願。反而,國人在海外的言行舉止,更勝於千言萬語。《紐約時報》報導,孔子學院的總幹事許琳,早前在歐洲參與學術會議,因為發現材料中,提及贊助人之一是「臺灣蔣經國基金會」,竟然壇自下令撕去相關資料,直到大會主辦者出面,事件才告平息。這副嘴邊,令孔子學院在外邦人眼中獲得的到底是聲譽還是惡名,可謂不言而喻。
當然,你可以說,外國人對我們的成見太深,再多的努力都只是對牛彈琴。好的,那筆者問你,要麼對方基本上跟你是同民同種,你也無法說服他們的話,你又如何解釋呢?
據聞,近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之所以人頭湧湧,全因為多了一大批1989年以後才出世的年輕人參與。昔日國人一窮二白的景象,他們都從未經歷過;反之,他們親身體會的,是近世最繁華的盛世。按道理,他們應該對這個國家,有無比的認同吧。然而,近年最為對國家反感的,居然正正就是他們,實在十分諷刺。
無可否認,這些青年人對國家的印象,或許會過份偏頗。但歸根究根,你花盡心思打造「軟實力」,無非是希望在海外獲得口碑和聲譽,情況猶如你是誇國巨企總裁,要在顧客的心目中建立品牌形象吧。要麼企業打算衝出海外,你不得不先瞭解當地的市場實況,掌握消費者的口味,繼而調整策略。否則,你一開始就像許琳這樣,只顧自我宣傳,懶理他人反應的話,你投入再多的資源,別人也難以賣你的帳。
當下這場民運,一群青年人的言行舉止,統統被國際媒體記錄,再發送到世界各地(當然,「其他地方」除外)。外國觀眾看見他們比成年人更成熟的表現,大多表示讚許。姑勿論結局會怎樣,示威區內的參與者以雨傘、生日歌、關帝廟等埋砌而成的,不就是另一套「軟實力」嗎?這跟你不斷宣揚的一套相比,哪個更受歡迎呢?你連我們這一關也過不到的話,你還敢奢望可以名揚四海?
【Facebook 專頁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