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當專業無法再「專業」時

細閱近日有關陳茂波事件的爭論,筆者不禁概嘆,自己是個不合格的會計師。猶記得,在大學主修會計時,筆者考得最差的主科,是商業法律與公司法(特別是後者,幾乎要重讀),皆因要牢記一大堆案例,再把它們適當運用在手頭的個案上;對筆者而言,這些都是苦差。今次事件,當事人是對是錯,你不得不從法律的角度,拆解交易的各項細節,再剖析它們會否有違法之嫌。這種分析,需要對相關的法規有深入的認識;筆者在久疏戰陣下,在熱烈的討論中竟然無言以對,實在倍感汗顏。

以上的行徑,坊間一般稱之為「專業精神」:憑着豐富的知識與經驗來分析與判斷事件、繼而找出解決方案。過程當中,儘可能保持獨立客觀、懂得權衡輕重、以事實為依歸、對事不對人、不畏於發現與透露真相。這樣,外人才會覺得你不偏不倚,值得信任,放心把一些難題交由你處理。上述的特質,在律師、工程師、會計師等的業界守則內都可以找得到,因為他們都清楚,這就是整個行業賴以為生的重要基礎。

今次事件,當事人是對是錯,日後自有定斷。但奈何的是,某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用以偏蓋全的手法來混淆視聽,企圖顛倒是非黑白;到有人站出來指正時,又再會有反對者跑出來,質疑其另有圖謀、居心可測。白一點說,此等討論已愈趨主觀,為的已不再是尋找真相,而是要赤裸裸地打擊對手。這跟上述的那份「專業精神」,實在差天共地。

上述現象,公眾普遍會以「政治化」一詞來形容:分析問題時,總是先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要麼形勢有利於對方的話,即使無法抬高自己,亦要用盡方法貶低他們。在如斯環境下,一切專門的技術與知識,都只會淪為打擊異見者的武器(甚至是刑具);活在此等社會的人,再不會把追求真才實學加以重視。繼續沿這個方向走,專業界別的公信力還可剩下多少,各位都心裏有數吧。

平分而論,對同一件事各執一詞兼而互不相讓,無論古今中外都時有所聞;現時的情況,又未至於十分惡劣。但當愈來愈多的議題,都變成由政治先決的話,一切所謂的專業精神,都只會被忽略甚至冷落。屆時,社會將巡着進步還是退步之路前行,實在不言而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