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星期一

換個角度看政改之爭

近日,筆者跟一位蠻特別的香港人午飯(在此姑且簡稱他為N先生);他受顧於某家大型中資國企,在香港子公司中擔任要職。除了業務上的交流,大家難免會談及時事;說到政改諮詢,他的立場自然跟那些「佔領中環」的搞手大相逕庭(但整體上,這位仁兄跟筆者接觸過的其他國企要員相比,已算是較開明務實了)。跟內地人周旋了十數年的N先生,借着他的經驗表達了一些見解。

在國企系統內已屬「高管」的N先生,見盡內地各省市不同部門級別的官員,並很瞭解他們的脾氣。他總結,要與官員打交道,決不可跟他們硬踫硬,一開始就出言恐嚇;否則,他們定必加倍奉還,令事情越鬧越僵。N先生認為,「佔中」搞手以癱瘓市中心為號召,必然使京官們覺得受到要脅,觸動他們的神經,迫使他們的立場更為強硬,最終令雙方無路可退。

另外,他猶記得,初初入職國企時,同事們都跟他說,來自總部的指示,幾乎是神聖不可侵犯。如是者,能夠下放給香港子公司的權力,實在小得可憐;可想而知,N先生在做事時,每每受到諸多掣肘,以至錯失不少良機。他曾多次向上級反映,初時多數都是不得要領。但近年,情況有了微妙的逆轉,N先生不單有更大的自主權,他的意見亦逐漸被總部重視。箇中原因,他歸納為兩個字:競爭。隨着國企陸續上市,不少更擠身全球五百強之列,它們的業績備受外界關注;加上營商環境不斷轉變,及來自海內外同業的比併,迫使它們不能繼續閉門造車,要多點聽取不同意見,方能突圍而出。

N先生的心得,無疑給乎像筆者那些局外人不少啟發。但把它套用到當前的形勢,又是否完全合適呢?

不管是在政壇還是商場,面對當前的問題,各方會根據不同立場,提出建議。但一方的靈丹妙藥,另一方可能會認為是糖衣毒藥,反之亦然。平心而論,我們對異見有所恐懼,實屬人之常情;但要麼一開始,你就把自己的顧慮無限放大,但別人的卻置之不理,難免會被其他人質疑,你不過想「大石砸死蟹」而已。話到底,傾向有此行徑的,通常都是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凌駕其他人之上,自己受威脅就萬萬不可,別人受威脅則貴客自理。憑這副心態,彼此最終會求同存異、達成共識,還是各走極端、互相指罵,可謂呼之欲出。

至於N先生在公司內的際遇,確實反映了國企逐步向海外擴張,與國際巨頭看齊之下的變化。然而,換着是一個幾乎沒有競爭的政治環境裏,反對現狀的聲音又能否順利地傳到當權者的耳邊嗎?當然,像李世默之流的人會出來指正,說各級幹部在政績上的比拼,比任何民主選舉都要激烈;硬要說在「一黨專政」之下沒有競爭,似乎是以偏蓋全。問題是,你不加入建制,休想參與這些競賽;入閘後,你的仕途是好是差,完全靠上級怎樣評價你,至於黎民百姓對你的口碑如何,雖不至於無關痛痒,亦只是次要。如是者,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官員為求政績亮麗,不惜侵害居民的權益。這種情況,是否大家願意看見的呢?

從以上的觀察,筆者嘗試把國人對競爭的認識作個歸納:簡單而言,競爭可以分為良性與惡性;但不論古今,國人的競爭往往變成惡性,許多時候,除了肇事者被殺頭之外,無辜者亦會受牽連。如是者,萬事講求和諧穩定的國人,為避免惡性競爭,寧可什麼都不要爭;白點兒說,這猶如斬腳趾避沙蟲。這種忌諱,令大部份的競爭只能在暗地裏進行;諷刺的是,它的殺傷力,往往比光天化日之下的競爭更巨大,對失敗者更為殘酷。不難想像,在局外人眼中,政治從來都是骯髒與醜陋,繼而產生冷感甚至厭惡感;當這種感覺成為常態,當權者就更能為所欲為。

從上述的推論,我們可以總結,國人為求變革,註定要付出比他人更沈重的代價,令人際間的關係外弛內張,彼此的互信明存實亡。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為何無法推行民主政治的成因;當前的這場政改之爭,似乎亦逃不出這個惡性循環。當然,像N先生那樣的際遇,也許有朝一日會在政壇上出現;然而,那些異見者,還剩下多少耐性等下去呢?

【一次特別的「國情課」—上篇】

【Facebook 專頁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