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自我作賤,你願意嗎?

某八卦週刊,以電視女藝人劉俐幾段「多姿多采」的異性關係為頭條。然而,雜誌在封面上對她的稱謂,卻用上了她成名時在《美女廚房II》裏的綽號「藍莓」;至於她的真名,卻要到內頁才找得到。

也許因為她在該節目的造型太深入民心,事主對這個綽號並不是十分介懷。然而,節目已經播完了好幾年,她又已經不再是充當路人甲的臨時演員;把一位亭亭玉立的女生冠以這個稱呼,活像她跟街市或超市賣的真藍莓沒有分別。

筆者並非在此宣揚什麼道學倫理,只是想借此探討社會上某些怪現象。

要麼事主不是在娛樂圈打滾的話,想必一定無法接受公眾以上的態度。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藝人風光背後的那份辛酸,實在不足為外人道。然而,在市場經濟下,只需有足夠的誘因,就能吸引人做某些事;換句話說,以上這些貶低自己的所為,彷彿是得到公眾的鼓勵。

那麼又是什麼因素,令公眾接受那種自我作賤的所為呢?

筆者推測,公眾只求外表不求實質的行為傾向,也許可解釋這個現象:像事主那般的妙齡少女,要在娛樂圈打滾,只需一副超模般的身材,在台前扮天真扮傻,懂得對觀眾(特別是男的或位高權重的)撒嬌獻媚,即使未能大紅大紫,也可以騙得一兩餐;好運的話,更可以嫁個有錢人,一世無憂。至於她們的演技是否出眾,才華是否橫溢,大家都懶得去關心。

在如斯背景下,一眾大小女星都爭相跑去瘦身、瘦面、豐胸等,某些更偷偷去整容。如是者,在報刊上看到的那些女星,多數都活像在時裝店櫥窗裏展示服飾的人體模型,外型千篇一律,內裏沒有靈魂。更甚的是,以上的風氣,透過各類型廣告與推廣活動被大肆宣揚,令一眾女生在潛移默化下,以為華麗外表比真材實學更吃香。漸漸地,大家都只當她們是滿足眼福的道具,社會也愈變得反智。

深層一點看,活在這種把別人不當作人看待的社會,大家根本不會尊重他人的權益。可想而知,缺乏這種人人平等的意識,一切有關自由、人權、民主等的訴求,自然無法獲得廣泛認同。說穿了,大家的骨子裏,仍然是認同甚至渴求極權專制統治,而且這種心態,並沒有因為近一個半世紀的西風東漸而有絲毫改變。想到這裏,筆者實在不寒而慄。

古時,陶淵明曾因拒絕同流合污,而不為五斗米折腰。可悲的是,在一個連平民百姓都樂於看見別人「自我作賤」的國度裏,這種風骨反而會遭到恥笑。不去致力消除這種不良的態度,即使他朝讓你爭取了所謂的自由民主,到頭來你都只會把它們陰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