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先不要自我作賤吧

「真不能不服日本人,學成歸來,他們開在本國的法國菜館和意大利菜館全都有板有眼,水準很高,甚至摘下不少米芝蓮星星。相比之下,今天在香港得星的西餐廳裏有多少位華人大廚?能在歐洲頂級食肆裏學藝的華人又數得出幾個呢?」【梁文道,《廚房裏的「足球小將」》
「$128一碟餐蛋飯?不是嘛!」最近,某酒店內的餐廳,聲稱自己的午餐肉內含高價的金華火腿,替餐蛋飯標了一個驚嚇價。眾多的回嚮中,筆者覺得凌國楓的這幅漫畫最有意思。

市場經濟的運作,向來都是只要彼此你情我願,交易就成事;除非當中涉及詐騙、勒索或壟斷等的情況,否則價格並無合理與否之分。在餐飲業,漫畫的內容反映着一種現象:用相同的材料,只要你弄的是日本菜,總可以比中國菜賣貴一點。套用財經界的詞彙,前者比後者呈現溢價。

有趣的是,以上的現象,並非僅僅在香港發生:踏進歐美大小城鎮,不難察覺當地人眼中的唐餐,總被標籤為平價快餐、味精多、有欠衛生等等。相反,一談到日本菜,就聯想到健康、清雅、精緻等等。難怪當地許多的所謂日本餐館,都是其他亞裔移民拿來掛羊頭賣狗肉。

那麼,日本菜能夠提供什麼,令中國菜難以匹敵呢?

筆者推測,關鍵在於日本人深信,用餐絕非僅僅為求充飢;由餐館佈置、食材選配到烹調功夫,都力求一絲不拘、精益求精。即使不是高價的餐館,吃的亦非山珍海味,依然能給人一份優雅的感覺;消費者認為值得以鈔票予以肯定的,正是這份獨有的匠心獨運。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們在烹調異國的菜式時,同樣能體現這份精神。難怪米芝蓮指南中的三星級餐廳,日本的總數居然比老家法國還要多。

要打造以上的形象,舉國上下都需要拿出一份追求卓越的精神。反觀我們的飲食文化,依然停留在「平靚正抵食夾大件」那種即時官能享受,直到近年,才有小部分人開始着重食材以外的配套。 清代文人袁枚筆下的《隨園食單》,有過一句:「廚者偷安,吃者隨便,皆飲食之大弊。」;要改變唐餐在別國人的形象,廚子與食客都需要互相鞭策,務求力臻完美。當他們都感受到這份努力時,自然就漸漸對我們反觀。

筆者不敢奢望,形勢能在短時間內逆轉,但至少,我們也不應該再作賤自己吧。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是腦袋過敏了

許多年前,看過一則電視新聞,報導香港哮喘會,在世界哮喘關懷日主辦的活動。參與的家長們,普遍認為時下空氣有欠清新,為免年幼子女患上哮喘,應當減少他們戶外活動的次數。在旁的醫生一聽,隨即糾正這種謬誤:哮喘的成因,是免疫系統反應過敏所致;限制幼兒出外,他們接觸致敏原的機會亦較小,令免疫系統錯失學習與適應的機會,反而推遲了發育的時間。一旦環境突變,身體就難以迅速應對,增加了患哮喘機會。

的確,活在落後地區的人,體內的抗體確實比發達地區的多。原因不難理解,前者時刻面對各類病原的威脅,免疫系統弱一點也不行。的確,人體的構造十分奇妙:要小孩茁壯成長,你萬不可能把他們放在一個形同溫室的環境,要放膽讓他們往外跑,方能全面發展,有能力應付各種挑戰。

把以上的觀察,套用到人的心智發展,同樣合適:見識愈多的人,遇到陌生的事物時,很少會動輒大驚小怪。按此道理,再看近日坊間對某位有易服癖的男仕,亮相電視節目時的反應,不禁有點令筆者啼笑皆非:衣着品味的好壞,每個人的標準可以很不一樣;事主的打扮縱使突兀,但至少沒有冒犯他人之意。但節目一播出,觀眾便猶如手指遭火燙一樣,本能地表示厭惡,部份更向當局投訴。說白一點,此等回應實在是有點小題大做吧。

闊一點看,小至個人身體,大至社會國家,能令其產生過敏的事物是多是少,可作為它們內在健康與否的指標。放眼看這個偽國際都會的人,骨子裏到底是見識廣博、有容乃大,還是民智未開、心胸狹隘,各位必然心裏有數吧。當這股風氣漸漸成型之時,要造就社會變革、推陳出新究竟是易是難,實在不言而喻。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就連這種民主,他們也不接受。

今年起,各主要股票市場,都錄得不俗的升幅;唯一斯人獨憔悴的,相信是中國內地了。曾幾何時,只有內地居民方能參與的A股市場,令海外投資者既羨慕又妒忌。然而好景不常,近年內地股市的表現,竟會跟經濟增長背道而馳,令一眾關注者家大惑不解。這個形勢,就連官員也心感無法就手旁觀。近月,各大官媒相繼發表文章,質疑股市表現不濟的原因,是外資大戶誇大某些問題,把散戶嚇退,然後幕後大手執平貨所致。

屈指一算,內地金融市場自1990年草創至今,已逾二十年;但跟歐美相比,仍然非常稚嫩。歷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每隔一段時間,任何市場都無可避免陷入恐慌,出現暴跌。股災的成因,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都是反映經濟各環節問題叢生,日積月累之下,令危機猶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最終釀成雪崩。要杜絕隱患,只需正視當前的症狀,並妥善地根治它們便可。至於別人的指指點點,大可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來應對,無需格外緊張。

回頭看官媒上述的指控,雖未至於完全子虛烏有,但在缺乏實際數據佐證之下,真確性不禁備受質疑。細心點看,此等口吻,跟他們聽見外邦人某些批評時,就動輒指摘對方別有用心、背後有不可告人的圖謀之類的回應十分類似。姑勿論人家的理據是否中肯,如此的反應,難免令外人覺得,他們連丁點的異見也聽不入耳。

某個股市,張三看漲,李四則看淡,實在正常不過;但你希望人家把鈔票投資在你身上的話,你總要花點心思游說他們,讓對方心悅誠服吧;當被說服的人愈來愈多,那些依舊懷有疑心的,要承擔的代價自然愈來愈高。當然,即使你有再好的能耐,有時也難以挽回對方的信心;要扭轉乾坤,你不能不易地而處,試圖瞭解對方的疑慮,繼以攜手把它們破解,達至雙贏。反之,要麼你一開始就深信,對方心存陰謀詭計,甚至把彼此的歧見,定性為敵我矛盾來加以打壓的話,要重獲別人的信任到底是易是難,實在不言而喻。

用別的角度看,金融市場的表現,可以說是投資者的信任投票;換言之,各地市場的競逐,跟一場選戰可謂大同小異。股價的升與跌,跟政壇上各黨派的起與落亦是分別不大。但上述官媒的反應,活像那些選舉失利後不服氣的侯選人那樣;說穿了,這根本是輸打贏要。由此推算,眼前這個宇宙最強的政黨,骨子裏對民主政制是褒是貶,明眼人應該十分清楚吧。至於那些仍抱有一絲希望的,也許是時侯重新審視一下了。

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淺談華人的勞資關係(下)

踏入六月,又令筆者憶起職場生涯中一次影響深遠的決定。

月初某個早上,一位友好的銀行家來電,說我任職的公司上了頭條。事緣公司的控股權將有重大變動,但談判尚未結束之際,就被傳媒率先披露;涉及的上市公司,唯有被迫向交易所申請停牌。數天後,交易各方聯署公告,只待各自完全所有法律程序,就會依計行事。

作為打工仔,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己的飯碗。雖則完成交易過程需時,但筆者在反覆思量之後,深感與其等到大限之日,才被人任由處置,倒不如未雨綢繆,率先發掘別處有什麼適合自己的職位,兼而鍛練面試技巧,防患於未然。經過多番嘗試,來到變天前兩日,獲另一公司邀請作最後面試;完畢後,筆者深信獲聘機會甚高。

股權易手之日,新股東的代表即時進駐,並向每位員工發信,交代去留。少數不幸遭解僱的,跟共事多年的同僚拍照與道別後,就無奈地收拾細軟,悄然離開;部分憂慮前途的,情緒更變得激動。筆者有幸,跟大部份人一起獲邀轉職;但它們開出的待遇,跟上述那家公司差距不少。盤算過之後,筆者毅然向代表說,自己選擇離職;當時不少同事,都對此感到錯愕。翌日,筆者最期待的畫面終於出現,在拿過遣散費、代通知金與其他額外津貼後,就立即轉到先前面試成功的公司報到。

事後,不少昔日的同事覺得筆者有先見之明;但換個角度看,假使你是認真看待自己的事業的話,面對此等切身的轉變,你豈能掉以輕心呢?正如昔日的「打工皇帝」張永霖所言,一位優秀的員工,好應該瞭解老闆那盤生意是靠什麼賺錢;換句話說,即使沒打算創業,打工仔也要顯示出半分企業家的眼界,老闆才會對你另眼相看。憑着這副眼光,你不難察覺僱主的業務,以至行業的前景是好是差,從而作適當的部署。

帶着以上立論,再回顧剛獲平息的碼頭工潮,難免會有另一番體會。雖則筆者同意,員工的待遇有欠妥當;但要麼他們幹了那麼久,也未能察覺到行業前景形同陷入死胡同的話,筆者實在無法相信,工人如今的遭遇,半點責任也無須承擔。須知道,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盛與衰,管你有再多的能耐,在大環境的轉變下,極其量只可螳臂擋車。要麼你打算跟那班拿到鐵飯碗的人那般,只求安安穩穩,對以上問題視若無睹的話,對外面某些一閃即逝的上位機會,你定必會白白錯過,這對你事業發展是好是壞,自然無用多說。

話到底,在職場上最能保障你的,終歸都是你自己。也許你會覺得,工會、政黨等的組織,可以替你出頭;但它們的介入,僅僅是拖長轉變帶來的陣痛而已。無論如何,諸位也必須清楚,轉工與轉行,從來都是重要的決定,切忌草率魯莾行事。筆者謹以前後兩篇拙文,在職場上與各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