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先不要自我作賤吧

「真不能不服日本人,學成歸來,他們開在本國的法國菜館和意大利菜館全都有板有眼,水準很高,甚至摘下不少米芝蓮星星。相比之下,今天在香港得星的西餐廳裏有多少位華人大廚?能在歐洲頂級食肆裏學藝的華人又數得出幾個呢?」【梁文道,《廚房裏的「足球小將」》
「$128一碟餐蛋飯?不是嘛!」最近,某酒店內的餐廳,聲稱自己的午餐肉內含高價的金華火腿,替餐蛋飯標了一個驚嚇價。眾多的回嚮中,筆者覺得凌國楓的這幅漫畫最有意思。

市場經濟的運作,向來都是只要彼此你情我願,交易就成事;除非當中涉及詐騙、勒索或壟斷等的情況,否則價格並無合理與否之分。在餐飲業,漫畫的內容反映着一種現象:用相同的材料,只要你弄的是日本菜,總可以比中國菜賣貴一點。套用財經界的詞彙,前者比後者呈現溢價。

有趣的是,以上的現象,並非僅僅在香港發生:踏進歐美大小城鎮,不難察覺當地人眼中的唐餐,總被標籤為平價快餐、味精多、有欠衛生等等。相反,一談到日本菜,就聯想到健康、清雅、精緻等等。難怪當地許多的所謂日本餐館,都是其他亞裔移民拿來掛羊頭賣狗肉。

那麼,日本菜能夠提供什麼,令中國菜難以匹敵呢?

筆者推測,關鍵在於日本人深信,用餐絕非僅僅為求充飢;由餐館佈置、食材選配到烹調功夫,都力求一絲不拘、精益求精。即使不是高價的餐館,吃的亦非山珍海味,依然能給人一份優雅的感覺;消費者認為值得以鈔票予以肯定的,正是這份獨有的匠心獨運。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們在烹調異國的菜式時,同樣能體現這份精神。難怪米芝蓮指南中的三星級餐廳,日本的總數居然比老家法國還要多。

要打造以上的形象,舉國上下都需要拿出一份追求卓越的精神。反觀我們的飲食文化,依然停留在「平靚正抵食夾大件」那種即時官能享受,直到近年,才有小部分人開始着重食材以外的配套。 清代文人袁枚筆下的《隨園食單》,有過一句:「廚者偷安,吃者隨便,皆飲食之大弊。」;要改變唐餐在別國人的形象,廚子與食客都需要互相鞭策,務求力臻完美。當他們都感受到這份努力時,自然就漸漸對我們反觀。

筆者不敢奢望,形勢能在短時間內逆轉,但至少,我們也不應該再作賤自己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