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書展,就是香港

每年一度的書展,近年的進場人次接近一百萬,屈指一算,即是大約每七至八位港人,就有一位參與這次夏季的盛事。當然,坊間對此次盛會有褒有貶,但從統計學上說,這個數目,絕對不容忽視;場內發生的種種事,彷彿就是香港人生活習慣的一個好好的縮影。

首先說排隊進場:大會說,進場人仕眾多,為控制人流,要架很多的鐵馬,進場的人,都要走一段漫長又迂回的路才可到售票處。對進場者來說,實在是很不方便;但即使有諸多不便,大家都不會爭先恐後,不會插隊,不會動輒對保安員大吵大鬧。假使去年的世博,進場者也懂得這樣的話,國家民族的形象,相信可進一步提升。

進場後,大家都走到各大小攤位選購心頭好。驟眼看,攤位的裝飾各有特色,但除了那些大型書商之外,各攤位賣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這種感覺,與逛先達廣場那些手機鋪蠻相似,除了鬥價錢、鬥款式、鬥人脈之外,那眾多的商鋪,根本拿不出什麼獨特的賣點。

再看看攤內的書,特別是香港各大出版商趁書展推出的那些,不少是把報刊上的撰文剪剪貼貼,再加少許插圖,就輯成一本所謂的書。又或者,是輕小說, 一頁紙,只有百多字;有時間的讀者,不消半小時便可讀完,無需把它買下。但奈何,這些書通常都頗為暢銷。相反,那些肯下功夫與時間,具有真知卓見的作品,除非是出自名家的手筆,否則大多無人問津。當然,某些此類作品的確很乏味,但這也足以顯示,這個都市對知識有多重視。

逛了那麼久,總會有點肚餓吧。場館內,有各式飲食攤位,任君選擇。坐着休息時,立時感覺到,這個書展,與除夕的年宵市場其實沒什麼異樣,而大家在場館內的所為,跟平常週末到旺角銅鑼灣消費可謂大同小異。也許,我們無需再拘泥書展是否變成低劣庸俗;撇除書的因素,一連七天的書展,已經如實地把港人的生活模式呈現給大家看。

固然,筆者無意對書展有任何褒貶,但對喜歡文化觀察的人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