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仍未完全過氣的 J-POP

「毫無疑問,今時今日的 K-POP 是完勝 J-POP吧!」某位年輕同事在午飯期間,談起月初在啟德舉行的《香港巨蛋音樂節》時,有這樣的一句。他是位 K-POP 的粉絲,對未能購票參與盛會仍然耿耿於懷。筆者問他:K-POP 有什麼誘人之處。型男索女多的是,個個都能歌善舞,即使不懂韓語,光看賣相也夠吧,他答道。筆者心想:這樣說,你追求的,不過是 eye candy(範指視覺上極度吸引的東西),而非好音樂吧。

的確,近年韓國音樂積極向海外發展,風頭漸漸蓋過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的日本;不少港人耳熟能詳的韓星,在日本都可以賣個滿堂紅。筆者偶爾在週日下午,看過韓國音樂的電視節目,發覺雖然製作悅目、演出精彩,但絕大部分登場的,都是跳舞組合或偶像歌手,彼此的風格,雖非千篇一律,亦可謂大同小異。看得久,難免覺得有點乏味。當然,具名氣或高質素的搖滾樂團、唱作人甚至獨立音樂人,當地亦有不少,只是未為我們所知而已。

另一邊廂的 J-POP,二十年前創造過一段黃金時代,受歡迎的單曲與專輯,動輒銷量過百萬。但來到今天,除了已經淪為「搖錢樹」的 AKB48 之外,再無人做到昔日的佳績(連 Johnny’s 旗下 SMAP、嵐等的藝人也做不到,實在費解)。此消彼長之下,J-POP 是否已變得一文不值呢?

年初,日本的資深音樂人麻生香太郎,出了一本名為《誰能拯救 J-POP》的書,頗受矚目。麻生把 J-POP 的積弱,歸咎於幾個因素;當中排第一的,是 SONY 為求保住 WALKMAN 產品的銷量,遲遲不把旗下 SONY MUSIC 的出品,放上蘋果的 iTunes 發售,錯失了擴展銷售渠道的機會。其次,是簡稱 JASRAC 的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對收取歌曲的二次使用費過份執着(舉個例,各大網上歌詞庫,是不容許用戶把歌詞從電腦抄下來;這種安排,可謂日本獨有)。其餘的,還有「韓流」與智能手機之興起、壓縮技術的進步等等。歸納以上的發現,是各大唱片商未能在這個無需購入實體 CD 或 DVD 就能欣賞音樂的年代,作適當部署所致。

麻生作為業內人仕,自然傾向從商業角度看問題。但單單以銷量下滑,就認為 J-POP 無藥可救,未必過於武斷。正如筆者兩年前的拙文《日本的另類衰退》所言,日本不少樂人,已著手向海外發展(現已不僅限於搖滾組合),而且成績不俗,只是未如韓國的那樣進取而已。反過來說,筆者同事的見解,似乎更加反映了,坊間對音樂的認識依然膚淺,不難想像,口味自然十分狹窄。

純以質素而論的話,經歷過 J-POP 光輝歲月的筆者,近大半年涉獵了不少「後黃金時代」的音樂人,發覺他們的水平並無明顯下滑。下篇文章,筆者將略略挑選一些出色的給各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