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星期一

是誰抹殺了機會

【小啟:筆者的 Facebook 專頁已經開通,網址是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敬請蒞臨指教。】
「我們如果認為,自己在社會裡,屬於那些『比較成功』的人的話,那我們就大方一點,對年輕後輩,寬容一點吧。今天的年輕人,要煩著他們的事情已經夠多了,犯不著要我們這些老人家再去踩多他們幾腳吧。有些人將社會分化撕裂,歸咎後生仔『乜都怨乜都鬧』,但我們這些中年人,對他們又何嘗不是『乜都睇唔順眼』?分化和撕裂是雙向的,沒有我們的自大,這個世代之間的分化撕裂,其實成不了事吧。其實『緊人,鬆自己』,是否才是我們這代人的真實寫照?」CK,《我不埋怨,不等於我應該怪你怨。》,刊於《主場新聞》,2014年2月9日。
今時今日的香港,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有智能手機;在街上,不時看到他們拿着手機按來按去。其他人看到,大多認為他們不外乎在玩遊戲、與友人聊天、或者是看影片。但筆者最近在車站等地鐵時,前方有位相信是讀中學的女生,拿着手機看的,竟然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網站。姑勿論她是否要應付功課,肯花時間閱讀一些只有文字、沒有插圖或影片的新聞報導,實在值得可敬。

數天後,拜讀著名博客CK的兩篇文章《我不埋怨,不等於我應該怪你怨。》和《是誰留住了機會?》,相當有同感。簡而言之,坊間人傾向以「一竹篙打一船人」的心態,批評年輕人好逸惡勞、怯懦、缺乏上進云云,情況就正如一看見他們用手機,就先入為主地認定他們在「打機」一樣。話到底,這是一種偏見。

偏見之形成,往往是我們對某些事物一知半解,再滲入一些毫無關聯的猜想所致。只要我們肯踏出一步,主動跟對方接觸,從而瞭解彼此的立場,偏見即使無法完全化解,亦會消失得七七八八。換個角度看,某個社會裏偏見之多寡,充份反映各階層人仕能否有效溝通;可以想像,彼此的偏見愈少,各方能衷誠合作的機會就愈大。

把以上見解套用到時下這個偽國際都會,讀者不難察覺到,近年社會各方之所以瀕臨撕裂,不就是因為大家從頭到尾,都認為自己對、別人錯所造成的嗎?要麼個個都想把自己的一套,強加於別人身上的話,不同背景的人,還會有能耐凝聚共識嗎?在如此的氛圍下,還談什麼包容與接納嗎?在CK君眼中,這是一種代溝;在筆者眼中,則是比之更嚴重的問題。

平心而論,不論古今中外,以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但當人際間的互信,被任意踐踏得體無完膚時,整個社會的發展機會,還會剩下多少呢?

1 則留言:

Unknown 說...

BEWARE OF CRAZY SIU苑攸與李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