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星期一

試場外的題目,你懂答嗎?(再寫)

一年一度的中學文憑試日前放榜,除了表現優異的「狀元」之外,坊間的焦點亦落在當年組織「反國教」運動的學生身上。其中,發起人之一黃之鋒,被各界窮追不捨之下,才局部透露自己成績。由於成績不算太突出,在未知能否獲院校取錄之下,他做了兩手準備,打算報讀副學士課程。事後,有人揶揄他為社運而荒廢學業,認為他自作自受。亦有人認為,要這群理應受保護的學生,反過來替我們站台,大眾好應覺得羞愧。

整體而言,學生能否入讀某校或某系,成績固然是個客觀的衡量指標,卻絕非唯一基準。回想那場運動,發起人縱使只是仍未成年的學生,資源貧乏之下,卻能做到一呼百應,甚至連所謂「泛民」陣營內的社運老手也望塵莫及。這份成果,肯定優勝過任何一張印滿星星的成績單;要麼他們肯放眼外國的話,即使獲美國長春籐聯盟內的名校取錄,筆者亦不感到意外。

闊一點看,現時本港失業率偏低之下,年輕人即使在試場上不如意,只要抱着「人窮志不窮」的心態,另謀出路也不是難事。奈何的是即使如此,坊間對「一試定生死」的執念,依然根深蒂固,儘管有識之士再多的努力,勸喻公眾「求學不是求分數」,到頭來只會變成對牛彈琴。

年初時,筆者以相同標題行文,指出「試題再艱深,也有個限度的;單憑拿高分的頭腦,就足以應付試場外那個瞬息萬變、許多時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嗎?」假使讀者已在社會做了若干年工作,你不難發覺,在職場上賴以脫穎而出的技巧:待人接物的態度、遇上突變時的應對、如何捕捉時機等等,統統都無法在書本上找到,更遑論編入考試範圍。白一點說,大眾只著眼於考試成績的話,可謂妄顧現實狀況。

歸根究底,在這個偽國際都會裏出現上述的怪現象,都是公眾對教育存有功利的心態所致。某程度上,坊間依然迷醉於昔日「三師」、「四仔主義」那套生活模式的話,是種食古不化的表現。然而,要怪罪於莘莘學子,筆者認為於理不合:要麼不是我們那些長輩造就這個環境,他們又何以認為,走不同的跑要付沉重的代價呢?

【Facebook 專頁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