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星期一

迷信「正能量」的背後

「早就說過,正能量只不過是逃避。寫這些『將來很有希望』的文字,不過是告訴香港人,你現在很好。其實,你現在不是很好,你知道的。只要你天天坐港鐵,你知道,You are not fine! 看到一篇又一篇中產的懺悔,對不起,爭取失敗了云云,下一代請隨便做,歷史會給你們公道……我聽完我想哭。」刊於健吾的 Facebook 專頁,2014年9月5日。
繼「冰桶挑戰」後,友人間最佳又興起玩「感恩挑戰」。他們大致會在連續數日,每天在社交網站刊出當日值得感恩之事,然後再點名幾位朋友,參與活動。

行動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在社會裏,營造一股「正能量」,以抗衡日益膨脹的「負能量」。他們普遍相信,「負能量」一旦累積,社會的根基勢必被動搖,民眾間的互信亦會受損。既然各位都不希望看見這些情況,拿一些「正能量」出來充喜一下,未嘗不可。他們的出發點,固然無可口非,但筆者不禁懷疑,事情是否如他們想像那樣簡單。

俗話有云:有光必有影。所謂的「正能量」與「負能量」,不過是人性的光明與陰暗面,根本是與生俱來。當愈多人對「負能量」反感,在人際間會漸漸形成一種禁忌,任何對它的質疑,勢必惹來強烈反彈。

這種社會氣氛,對民眾的政治取態亦有深遠影響:一個容許各人暢所欲言的社群,大家的禁忌少之又少。面對「負能量」,他們都傾向坦然承認;譬如西方社會,自古已經有透過悲劇剖析人性陰暗面的傳統。反之,一個不斷推崇尚「正能量」的社會,各人都會千方百計,把「負能量」掩藏。社會表面上雖然十分融洽,但人們的內心,都無可避免地有壓迫感,不能我口講我心。不難想像,逆境當前,大家又不懂如何應對時,他們都傾向以空話或虛話,堆砌出所謂的「正能量」來打對台。白一點說,根本只是逃避。

凡事有因果,我們只要追本索源,如實地找尋並解決「負能量」的根源,一切自然事半功倍。觀乎這個偽國際都會,有如此膽識與魄力去面對社會難題的人是多是少,實在無用多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