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香港的《飢餓遊戲》(下)

《飢餓遊戲》的虛構世界,是一個名為「施惠國」的國度;在原著裏的名稱,叫做 Panem。據作者 Suzanne Collins 解釋,該字源於羅馬時代的一句著名諺語:Panem et Circuses (麵包與競賽)。對羅馬帝國歷史稍有認識的人(例如像筆者般,讀過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對這句背後的理念一定不會陌生:麵包,是人民的食糧,競賽(例如角鬥士或野獸的打鬥,或者是如《奔墟》中的馬車賽事),是人民的娛樂;任何統治羅馬的人,只要能提供這兩種東西給普羅大眾,便會獲得人們的支持。

這句諺語,跟八十年代那句「馬照跑,舞照跳」有點異曲同功;在主權移交的過度期,中方希望籍這句說話,強調一切可以照舊的承諾。時移世易,當年叱咤尖東的夜總會已經所剩無幾,賭馬的人數也開始不及賭足球。然而說話背後的理念,也就同樣消聲匿跡了嗎?

回想2003年七一遊行後,中央政府為求儘快平息民憤,馬上推出CEPA、旅客自由行、離岸人民幣業務等的措施。在他們的心目中,只要施行銀彈政策,讓大家嘗到一些甜頭,抗議的聲音自然會消聲匿跡。簡單點說,這是試圖以施惠來嬴取民意支持。果然,在隨後的數年,遊行人數已經大為減少,加上泛民陣營開始搞窩裏鬥,「西環」班子的如意算盤也漸漸打響了。慢慢地,「中環」班子也有所領悟,繼而開始有樣學樣。

當然,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施惠的目的,無非是要鞏固自己的地位;說白一點,這是一種維持主從關係的手段。關係一旦維持,政府的權力只會不段擴張,崇尚自由民主的,理應對此加以防範。然而當下看到的是,那些宣稱擁護民主自由的團體,都把施惠視為必然,紛紛要求更多的福利。要兌現這些訴求,政府能不要求更多的權力嗎?政府手執更多權力,平民的自由能不受損害呢?這樣說,那些人的理念與訴求,不就是自相矛盾嗎?原來,無需等待侯任特首的有形之手,「小政府大市場」的理想早己壽終正寢。

有趣的是,這句 Panem et Circuses 最盛行的時侯,帝國的實力也開始盛極而衰。換個角度看,這些麵包與競賽,實在是麻醉了帝國人民的危機意識。把這個認識帶來當下的香港,相同的命運也許會呈現在世人眼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