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是民主派,還是反對派?

經此(行政長官選舉)一役,人人都成了民主派,對「人心改造」工程中會帶來衝突,而「改造」工程由低民望的特首推動,能否取得成效?泛民急不及待在四月一日即呼籲上街大遊行,社會衝突的氣氛有增無減,局勢似乎並不樂觀。
陳景祥,《從今天起,人人都成了民主派》,刊於《信博》,2012年3月27日
特首選舉前的週五,眾多香港的「臉書」或「屈濕」版面,全都被「投票」二字洗版。由於投票網站遭受駭客(或許應該稱為紅客吧)攻擊,令不少本應對政治冷感的民眾也覺得不忿氣,自費乘車前往各流動票站,再排了接近一小時的隊,投下一張明知完全沒作用的票。俗語有云:壓迫愈大,反抗愈大;這句八字真言,完全可在這件事中體會。

事後不少評論,說這是件可喜之事,甚至有如總編輯所言,以為大家從此都變成民主派;然而在筆者眼中,這些意見未免太樂觀了。

民眾之所以踴躍參加,無非是要對在幕後操控駭客的勢力作無聲抗議。但假使這班駭客未曾出現過,試問情況又會如何呢?不要忘記,年初的泛民特首初選,投票人數不足四萬。若果那股勢力稍為精明一點,電視機上看到的人龍還有可能出現嗎?

再者,在選戰初期,梁氏一直在各項民調中領先;當然,民調的結果未必可靠,但至少證明了他有不俗的民望。直到他被唐氏指控曾經發表「鎮壓反23條活動」的言論,公眾才突然醒覺過去他對某些敏感議題的立場,形勢才急轉直下。要麼沒有這一幕,建制派不就可以振振有詞地說,梁氏在眾民所歸之下當選嗎?說白一點,在這件事中,公眾未免太善忘了。

那邊廂,泛民侯選人的民望,許多時侯都是包尾,直到梁唐陣營開始互揭陰私為止。換句話說,即使是名正言順地打着民主旗號的團體,也無法獲得公眾的認同。問題前,大家對建制與泛民都同樣缺乏信任的話,這豈不是變成一個死局?

有網友在回應總編輯時說:「『從今天起 , 人人都成了反對派』,才正確」,筆者十分認同這個意見。由2003年的七一遊行開始,我們不難察覺到,只要北大人做得稍為收歛一點,反對聲音就會漸漸消褪,泛民也隨即失去支持。說穿了,大部份港人不管面對着任何的政權,向來只會逆來順受,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參與的權力與義務,擺脫寄人籬下的心態。如是者,政制是民主抑或不民主,他們從來都不在乎,難怪近年來,愈來愈多人希望香港變回英國殖民地,把港英政府做過的壞事統統拋諸腦後。

先旨聲明,筆者並非反對民主政制,而是想重點指出香港這個自欺欺人的國際都會,民主意識其實十分薄弱。諷制的是,要麼他朝民主意識真的提高了的話,即是港人有能力自行管治;這個局面,北大人又是否能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