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

連這一種民主,也是舉步維艱

筆者的老家,在沙田老牌居屋穗禾苑,雖然已經搬出,仍然不時在那裏留連。最近有一個議題,引起居民廣泛討論。

現時,屋苑有兩條前往市區的巴士路線:全日服務、往九龍塘港鐵站的80M,與只在平日早上服務、往尖沙咀的280P。但據運輸署的統計顯示,80M與280P在繁忙時間的載客率,分別只有六成與四成,而前者在非繁忙時間,載客率只僅得兩成。有鍳於此,署方最近向區議會建議,把兩線合併為新的280X線,全日沿青沙公路往尖沙咀。

那些年的交通規劃,安排80M接駁地鐵、區內線81K接駁九鐵。但兩鐵合併後,兩者功能明顯重疊。對沙田居民來說,九龍塘終歸只是轉乘點而非目的地,80M在市區僅得兩個停站之下,根本毫無優勢。現時,居民要轉乘港鐵的話,大多寧可搭班次密得多的專線小巴,往沙田或火炭站,或乾脆走兩百多級樓梯到火炭站。相比之下,願意等十多分鐘乘80M往九龍塘港鐵站的,自然偏少。更甚的是,81K提供的轉乘優惠較80M吸引(例如城門隧道的巴士,只能經81K轉乘才享有優惠),此消彼長之下,80M的客源遭到進一步收窄。作為屋苑往來市區的唯一途徑,80M的走線可謂已不合時宜。

建議公開至今,出現不少爭議。筆者嘗試逐一拆解:

(1)應否保留80M?事實勝於雄辯,除非你認為數據造假,否則以現時的使用狀況,區內居民大概早已用雙腳表達了意見。
(2)80M與新線能否並存?稍為認識巴士運作的人,都知道穗禾苑的道路狹窄,不適宜12米以上的巴士進出。加上總站面積細小,要同時容納三條全日巴士站,在技術上十分困難。除非有辦法,可在短時間內擴建總站,又或者巴士公司能更有效調動班次,否則現時僅有的資源,不應浪費在載客率偏低的路線上。
(3)取消80M後,禾輋與新田圍的居民甚麼辦?除了穗禾苑,80M的客源主要來自禾輋與新田圍這兩個離港鐵站較遠的屋邨。然而,以上述統計衡量,當地居民的取態,大概跟穗禾苑的相同。再者,即使那裏確實有需求,亦不表示要由一線穗禾苑開出的巴士線來滿足。
(4)新線收費是否合理?營運商聲稱,新線屬特快路線,因此單程要收$9.5,比280P的$7.7高了近四分一。雖則開辦初期會有回程折扣,但現時由沙田或火炭乘港鐵往尖沙咀,分別只需$8.3或$9.0,加上新線要十五分鐘才開出一班,套用喬布斯的遺言,建議可謂 dead on arrival(註定失敗)。
(5)新線應否沿用280P的走線,以獅子山隧道出市區?以現時280P只有四成使用率作參考的話,此建議的吸引力似乎值得商榷。但當然,要麼改為全日服務,情況會很不一樣,加上青沙公路將來提供的轉乘服務較廣泛,如何取捨,還需各方多加參詳。

筆者自問,以上的分析縱使有欠全面,亦盡力把已知的事實羅列出來。奈何的是,坊間所見的討論,在一面倒地反對取消80M之餘,卻不見他們會像筆者那樣,以實況作佐證(唯一例外,是這篇由《輔仁網》轉載的文章,縱使內容以偏蓋全,但至少作者顯然是有做功課的)。筆者推想,那些人有兩種通病:一是妄顧現實,又不以開放務實地看待問題;二是借刻意刁難局方與營運商,宣洩心頭的不滿。無可否認,局方的安排並非十分理想,但強行保留80M的話,局方勢必以實況難以配合為由,把所有新建議擱置。屆時,得益的人多還是受損的人多呢?

闊一點看,一個屋苑的交通安排,所牽涉的利益十分有限,要解決亦不算很困難。但要麼連這些芝麻般的小事,各方也只懂各說各話、無法平心靜氣商討的話,社會上其他更複雜的問題,豈不是更加寸步難行?人道是,政改諮詢期快將完結,以上的事例,可作為這個偽國際都會能否有效落實民主的寒暑表。固然,各位的看法可能很不一樣,但恕筆者直言,不管得出什麼結果,當前的僵局也難以化解。

【Facebook 專頁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raymondwclee2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