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炒賣之城

國際級天后來港獻技,確實是近日的城中盛事。猶記得不久前,表演門票一開售,便迅速牽起排隊與炒賣潮,原價1580元的門票,曾被炒高至過萬元。難怪有人因為長時間排隊導致體力不支,要被送入醫院。然而,在表演日漸臨近時,一眾黃牛黨眼見手上門票無人問津,紛紛開始割價求售,部份更要半價蝕讓才能把「蟹貨」脫手。無需等待法律的制裁,那些人已獲得應有的果報了。

這幾場表演是否物有所值,實在是見人見智;不去聽國際級天后,亦不代表閣下不夠「潮」。但換個角度看,事件也反映在港人心目中,國際級表演的炒賣價值,遠比欣賞價值高得多。

然而,只要閣下不是初來埗到的「新移民」(無分國籍),不難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炒賣風氣之厲害。由炒門票到炒 iPhone 和 iPad,再進而炒樓與炒「窩輪」牛熊證等,香港絕對稱得上是個炒賣之城。香港之所以能躍升為國際金融中心,靠的或許就是這一份精神。

炒風之所以形成,無疑是因為供求的落差所引發。但回到上述那班黃牛黨的下場,幾乎肯定是他們是錯估了門票的需求所致。那麼能牽動這些需求的,又會是什麼東西呢?

撇除那些不可或缺的基本所需,這些需求很大程度是由害怕「別人有但自己沒有」的心態所帶動。俗話說: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又說:瘦田沒人耕,耕了有人爭。說白一點,這都是由恐懼所造成的。大概一年前,筆者提及過港人的深層恐懼;上述的發現,可謂同出一轍。

不容否認,在其他的金融中心,也有相似的情況;但唯獨是這個城市,把投機炒作視為整個社會的核心業務。問題是,當每個人都只懂盲目跟風,只會令愈來愈少的人敢於與別人不同,並以此引以為傲。久而久之,許多創新的點子都會遭到窒礙,生活每一環節都變得毫無特色。難道如此的光景,是我們所渴望的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