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不懂放手,談什麼愛?

猶記得學生年代,會考放榜,筆者有幸可在原校讀中六;拿過成績單,辦好升班手續後,便跟同學去電影院。那些年,手機尚未普及;眼見學校附近的公眾電話都排了長龍,筆者乾脆看完電影後才致電回家。電話中,筆者問媽子,等了那麼久,可曾擔心過;誰知媽子說,你遲了打來,即是一切都妥妥當當吧,要麼你馬上打回來,我反而更憂心。

的確,曾幾何時,面對考試、升學等的重大決定時,不管是筆者還是認識的同學,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也不打算找父母忙;反過來,要麼子女沒有特別要求的話,父母普遍也不會越俎代庖。皆因大家或多或少相信,自己的事業前途,講到底都是屬於自己的;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假手於人,或多或少於理不合。

然而,當年我們視為常理的東西,來到今時今日又是另一回事了。最近有報導,引述港大教務長說,今年的開學日,竟然看見不少家長陪同子女上下課;另外,最近舉辦的聯招講座,席上的家長竟然比學生多。教務長與坊間輿輪,紛紛對此有所慨嘆。

筆者略知,以上的現象,早在數年前已經在國內出現。曾有香港某大學的副校長,到內地主持入學講座時,亦有近似的經歷。這種「被升學」、「被就業」的情況,相信跟國內的一孩政策有莫大關係。風氣漸漸在港蔓延,實在值得深思。

上述的情景,彷彿告訴大家,年輕人的事業前途,可以像食物一樣,由家長餵給他們;至於他們灌輸的,是否切合子女所需,就另作別論。不論原因是子女莫不關心,還是父母過份操心,把自己前途的決定權拱手相讓,確實打擊了日後的自處能力。缺乏自主的人,能對社會作出多少貢獻與承擔,實在心照不宣。

嘗試站在這班「怪獸家長」的立場,他們行動的目的,無非是擔心子女日後無法適應當前的環境。很明顯,這是出於恐懼。然而,處處替他們排難解困,就能幫助他們戰勝恐懼嗎?站在後輩的立場,既然萬大事都有人幫我擋住,我根本無須面對恐懼,更遑論克服它。如是者,效果只會適得其反。要靠恐懼來維持的所謂「愛」,還會是真正的愛嗎?還記得佛門常道:學會捨得,才能領悟出大愛;捨得,就是要放手,讓對方走自己的路。由此斷定這個所謂的國際都會,對愛的理解是否透徹,實在無用多說。

從以上的論述,去看看當前突然變成熱話的「愛國」與「港獨」爭議,不禁令筆者啼笑皆非。「愛國」陣營用的,不外乎以各種形式的威嚇,迫對方臣服於自己。至乎所謂「港獨」的一方,高舉的竟然是殖民地政權的旗幟。「愛國」的不懂「愛」,「港獨」的不懂「獨」,從頭到尾,雙方都沒打算放開依靠別來勢力的手。局外人一看,只會覺得這是兩群「小學雞」之間的吵架,既無深度,又欠精彩。可悲的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都無法轉台,被迫成為觀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