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德國遊踨(三)-醉翁塔記

慕尼黑的「醉翁塔」
在臥鋪火車裏,跟一位法國旅客聊天,她說德國鐵路公司,以往給她的印象是 Always on time(永遠準時);但今次以後,她真的要改觀了,因為這班原定在上午七時到達慕尼黑的列車,結果要等到九時半左右才可到步,她本來要轉乘的那班列車早已開出,唯有到車站的詢問處再安排了。

慕尼黑,是巴伐利亞州的首府,由此可以進入著名的浪漫之路。這段旅程,來得實在太過公式化,故此不值一提。筆者印象較深的,反而是慕尼黑的市肺-英式花園(Englischer Garten)。

由市中心步行往英式花園,大概要二十分鐘,途中在某個稱為「詩人花園」(Dichtergarten)的地方,竟然發現一尊孔子像。仔細一看,石像是山東省政府在2007年贈送給巴伐利亞州政府的。筆者立時覺得哭笑不得:據自己非常淺陋的國學知識,孔子唯一做過與詩有關的,就是把被指意淫的鄭聲從典籍中刪除,把他的石像放在詩人花園,實在是一種反諷;可能,換上曾作過「床前明月光,疑是樹上蕉」的麥子像,會更為洽當。

與孔子像道別後,開始進入英式花園。由伊薩爾河流入的河水,令整個公園都綠草如茵,在公園內偷得半日閒的市民,都喜歡在草地上看書、野餐、放狗、玩耍等。遊覽時,氣溫達二十八度,不少人(特別是小孩)為求消暑,乾脆跳進河中暢泳。始外,在藝術館(Haus der Kunst)旁的人工河,湍急的水流不時會產生達一米的波浪,吸引一群專業的弄潮兒切磋技術。筆者猜測,假設管理這個公園的是香港的康文署的話,他們必定會架起大大小小的圍欄鐵馬,阻止市民進入草地,想在河中游泳甚至滑浪,簡直是天方夜譚。

最後,來到了目的地--中國塔(Chinesischer Turm)與旁邊的啤酒花園(Biergarten)。德國位處北歐,和暖的日子實在不多,在短暫的夏季,大小城市都會開設啤酒花園,讓人們在戶外用餐,享受陽光與美食。我們也入鄉隨俗,點了燒豬手、香腸、薯條與一公升的 Ratler (加了檸檬汁的 Lager)。筆者一邊享用美食,一邊遐想。

中學時代,國文課裏曾讀過《醉翁亭記》;在啤酒花園旁的那座塔,何不稱之為「醉翁塔」呢?況且,所謂的啤酒花園,與我們的大牌檔其實相差無幾,讓歐洲人體會東方文化,單靠一個中國塔,頂多只能隔靴騷痒。最好就是,先把在詩人公園的孔子像搬到這兒,再而把這個啤酒花園交由香港名廚打理,讓洋人不再覺得,中國菜只是平價快餐的代名詞。想促進文化交流,無需勞師動眾請什麼團體表演,既然洋人學華語再不是新奇的事,何不搞一個華語茶室,讓洋人一邊茗茶一邊學最基本的華語呢?推廣旅遊文化,其實可以非常簡單,為何兩岸四地的當局,完全沒有考慮的呢・・・・・

看來,筆者真的醉了,幸而醉得不算深,深夜時仍然有力氣提着行李到火車站,登上另一班臥鋪火車,向一個香港遊客很少會刻意遊覽的地域進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