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德國遊踨(六)-沽名吊譽的馬克思主義

在馬克思故居裏看到的中文標語
出發前一星期,與一班很久未見的朋友聚舊,當中一位女仕,帶了一瓶來自德國的 Riesling 白酒來。對紅酒白酒一曉不通的筆者,實在分不出這瓶酒是好是差;但當看見瓶上的貼紙,寫着它是來自特里爾(Trier)的酒莊時,筆者便立即說:「那麼巧啊,兩星期後我便會遊覽特里爾了。」

這個古城,建於公元前一世紀,官方聲稱,這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公元三世紀,它登上了歷史舞台:羅馬帝國經常受蠻族與波斯的進犯,軍隊疲於奔命,皇帝戴克里先 (Diocletian) 在登基後不久,作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決定:他把軍權分配給另外三位皇帝(註:拉丁文中 Imperator 只解作「軍隊司令」,與後來衍生的英文字 Emperor 有莫大分別),四位皇帝分別駐兵在四個接近邊疆的城市;其中一個,就是特里爾了。而首位在此駐屯的皇帝,就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父親;詳細的故事,請看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XIII-最後一搏》,筆者不再覆述。

兩星期後,筆者到達了特里爾,從火車站走了十分鐘,便到達著名的羅馬時期遺跡「黑門 (Ponta Nigra) 」,而在它旁邊,便是遊客中心。對遊客來說,特里爾與其他德國城市的最大分別是:其他城市,遊客中心總會有日語或韓語的指南,但來到特里爾,日韓語的指南竟然欠奉,取而代之的,是簡體中文。

箇中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差不多二百年前,馬克思就在這個小鎮誕生。事後看過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的報導,說每年遊覽特里爾的中國遊客多達一萬二千人;難怪市內的指示牌上,不少都有中文的。

由遊客中心往老馬的故居,大概要十多分鐘;在門前,碰上一群來自內地的中學生,想必他們都是參與某些交流團,來到這裏遊覽吧!說真的,這位被波普爾(Karl Popper)形容為「開放社會的敵人」的哲學家,筆者才沒有興趣知道他的事跡,因此故居內的博物館,筆者沒有花費入內參觀。

反而,筆者開始懷疑:每年萬多位中國遊客中,猜想不少是來自什麼省什麼市的黨委,以什麼途徑拿到公費前來這裏的;他們長途跋涉來到老馬的故鄉,真的能對他們聲稱很尊崇的馬克思主義有更深入的瞭解嗎?抑或是,一切都只是醉翁之意,大家都是借老馬之名,在歐洲各地吃喝玩樂嗎?

更搞笑的是,老馬的尊容,在大大小小的記念品上都能找得到,這彷彿告訴大家,老馬是特里爾市的商標兼代言人,有了他,商品會好賣一點。此外,在老馬故居附近,就是名店林立的舊城區;而那些中文的旅遊指南,更形容特里爾是個購物天堂。曾經預言資本主義開始衰落旳老馬,假使泉下有知自己的肖像竟然被後人拿來招商與促銷的話,不知他有什麼感想呢?老馬在自己故鄉的遭遇,不是個天大的諷刺嗎?

筆者想到這裏,不禁有所唏噓:無論中外古今,許多賢者都提出過琳琳種種的理想國概念,然而最終都是無法實現;歸根究底,皆因他們在有意無意之間忽略了人性的陰暗面。回到現實世界,大家都是借理想主義之名來沽名吊譽,更有不少人拿此來巧取豪奪。倒轉地想,這些理想主義,不是反而給予大家借口去撒謊嗎?不管是孔子、柏拉圖還是馬克思,到底有沒有承認過人是不誠實的嗎?沒有的話,他們豈不是在隱瞞人性的真相嗎?隱瞞真相的人,還會是萬世景仰的賢者嗎?

遠處教堂的鐘聲,宣告時間已經不早了,旅程來到這裏,已經是接近尾聲。翌日,筆者離開特里爾,返回萊茵河畔繼續漫遊,然後徐徐地逆流而上,返回法蘭克福,最後登上飛機返港。總體來說,今次可算是盡興而返;現在筆者心想:下次去西班牙的話,德國也許就能捧盃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