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解讀「民國熱」


由白先勇編寫,以先父白崇禧將軍為主題的新書《父親與民國》,近期在兩岸三地熱賣。為隆重其事,出版社舉辦了一場學術座談會,誠邀作者與數名學者(較出名的,有《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錢綱),討論白將軍的生平與近代中國的變遷。

討論過後,輪到臺下聽眾發問的時間。當中一名坐上客,談到近年在大陸興起的所謂「民國熱」:想當年,海峽兩岸以「匪」字相稱;但隨着彼此交流日漸頻繁,以往的敵意也慢慢減褪。當中不少大陸人,甚至對1949年前的民國政府予以肯定。白先勇大致上認同這番觀察,並冀望自己的新書能幫助大陸的新一代對民國政府有更深入的認識。

討論會歷時三小時,這已是最後一條聽眾提問,筆者無法即席跟進。

基本上,臺下的發言與臺上的應對,筆者大部份贊同。然而,從近日發生的一些社會現象,筆者覺得確實有少許的保留。

先暫且將視線由海峽兩岸,轉回今時今日的香港。不少港人,有見特區政府施政劣績斑斑,紛紛開始緬懷昔日殖民地管治的歲月。珠玉在前,大家拿兩個政權作對比是合情合理的;但近年的趨勢是,在爭取民主的群眾活動中,居然有人高舉英治時期的香港旗幟。敢問一句:要麼英國真心希望香港有民主的話,為何要等了一個多世紀,到了主權談判展開前後,才搬出一個四不像的方案呢?連這一段歷史都搞不清,這些人對民主的認識是淺是深,實在不言而喻。

說穿了,他們志在的,只是拿些似是而非的理據,把現世的政權從高地拉倒下來而已。他們手中的英治時代旗幟,不過是一件武器;從頭到尾,他們都沒打算深入瞭解這個前政權。筆者不排除,內地某些響應「民國熱」的人,同樣抱有類似的心態;像白先生這樣的期望,可能都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當然,筆者無意一竹竿打一船人;但假使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崇尚以歷史來罵人,而對歷史的真相,反而莫不關心的話,這豈不是說,我們甘於曲解歷史?像白先生的努力,到頭來豈能不付之東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