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星期一

令人憂慮的似曾相識

「中國新領導人表現出的決心,總讓我想起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特性,一位歷史學家評論說:『他希望根本性的變革,但他也希望維持不變。他視德國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巨人,他為外交政策設立新議程,他領導下的德國第一次成為了海軍強權。但同時,他緊緊抓住古老的習慣與制度。他相信自己權力來源於前現代的普魯士專制理念。』歷史的類比常缺乏意義,威廉二世的結局已眾所周知,它不一定會在此刻中國重演,卻在這一片歡呼中提醒我們歷史的另一種可能。」許知遠,《「改革」的新衣》,刊於FT中文網,2013年11月21日。
數週前,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的英美媒體相繼報導,同業彭博通訊社為免觸怒北京當局,臨時抽起一篇有關中國首富與國家領導人之間關係的專題稿件,責任的編採人員,都被勒令休假甚至停職。據聞,彭博的總編輯說,不收起稿件,通訊社可能隨時被逐出國境,情況猶如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外地媒體為求留守,被迫作自我審查一樣。回應查詢時,彭博通訊社只說報導未完成,否認封殺傳聞。事件詳情,本地的主場新聞已有節錄,筆者不再覆述。

人道是,紐約時報與彭博通訊社在去年,先後報導溫家寶與習近平的家族資產分佈;之後,兩家機構的駐華記者,都被當局刁難。雖則事情真假,我們無法判決,但要麼屬實的話,我們也不感到意外。通訊社的做法是否防阻新聞自由,大家可以各有看法。但此事,卻令筆者想起幾件表面上毫無關連的事。

首先,因工作關係,筆者年內不時與金融機構的主管接觸,雖則它們的業務與規模各有不同,但一談到國內業務時,卻異口同聲地跟筆者吐苦水:縱使它們仍然看好後市,但作為外資公司,擴充業務前要先向內地的分公司增資。奈何當局審批申請遲遲未有結果,令它們一籌莫展。

其次,內地官方媒體,今年接連有針對外資企業的負面報導:星巴克貴價、三星手機頻頻當機、葛蘭素史克行賄等等。早陣子,則有蘋果電腦貴價、沃爾瑪及家樂福的食品質量等的報導。在一個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度,面對這些指控,它們幾乎無從招架。雖則無法排除它們經營不善的嫌疑,但那些報導的目的,到底是真心從消費者的利益着想,還是借此打擊它們的聲譽,可謂不言而喻。

最後,就是筆者在年內介紹過,李世默君的《黨的生命力》、與在十八大會議流出的紀錄片《較量無聲》。近來,內地批評西方社會的製作愈來愈多、措辭也愈來愈強硬。當然,所謂家家有部難諗的經,彼岸的問題,不見得比我們的少。但上述信息的製作人,往往把別國某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限擴大,並將之上綱上線,力證西方文明開始敗壞腐化,咱們無必須跟隨學習。

(據聞)通訊社編輯,把中國的現狀與納粹德國相題並論;專欄作家許知遠,近日則說新任國家領導人,令他聯想到一個世紀前罷免「鐵血相」卑斯麥、將國家推向戰爭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至於筆者,就覺得裕仁天皇登基初年,舉國仇視西方的日本,跟國家現況有幾許相似。當然,你可以說以上的都是片面之辭,但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家,空穴來風之事幾乎沒可能發生。把上述事件作個歸納,不對國家領導班子骨子裏怎樣看西方社會有相近的分析。

日前,有關防空識別區的爭議,頓時令東亞變成時事焦點。所謂借古鑑今,要麼上述的意見,都無獨有偶地把現政權跟昔日挑起戰爭的國家類比的話,這種令人憂慮的似曾相識,日後或許會爆發某些無法收拾的事件。

******
(筆者按:佳節臨近,姑且暫時把時事放下。今年餘下四篇,會有「特別企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