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君樞機,發表他在任最後一篇聖誕牧函,評論近期的金融風暴,他歸究於是過度消費與先洗未來錢所致,並呼籲信眾堅守「神貧的精神,節儉的美德」(the spirit of poverty, the virtue of frugality)。余非信者,卻對樞機的這番話有另一番看法。
從古至今,西方哲學(甚至是歷史)其中一個重要的命題,是關於「肉/身」(Body) 與「靈/心」(Soul) 的討論。正如陳樞機所言,教會的哲學是重「靈」而輕「肉」,信眾透過靈修與神溝通,從而尋求救贖,一切物欲與享受,即使沒完全禁止也得要節制。我承認現今社會,過份地重「肉」而輕「靈」,但人非草木,能完全做到清心寡欲者,只屬少數;普羅大眾,最大的渴望是尋求幸福(用英文說,即是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淺嘗一點物質享受,絕對合情合理。
物質者,可貴可賤,風暴前,眾人捨賤而取貴,不斷消費;但到風暴來臨,眾人發覺霎眼的繁榮竟然是假象,心情低落。但從另一角度看,也許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讓我們停下來想: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感覺,是「唯心」的,我們透過「唯物」的消費行為獲得「唯心」的幸福感覺;然而,商人排山倒海的宣傳,嚴重干擾着我們的消費行為,結果消費變成自我麻醉,酒醒過後,半點幸福也買不到來。今天,我們是時侯要突破這個框框,真正地從心出發,也許我們即使捨貴而取賤,但反而令我們更幸福。
最近在吐露港海旁跑步,有幸看到一個很簡單但感人的場面:主角是一對父母與他們約五歲的女兒,父親在吹肥皂泡,母親與女兒則興高釆烈地撲着空中的泡泡。一瓶肥皂泡,不過十元八塊,但片刻的天倫之樂,則是無價之寶。什麼是幸福,絕對可以從他們的表情中看去來。尋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這瓶幸福的肥皂泡,正期待着大家去發掘它,說不定,它就在你身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