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港人討厭治港?

從前人人問我,你在何處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吾今直言答之:革命思想,從香港得來。回憶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功課完後,每出外遊行,見本港衛生與風俗,無一不好,比諸我敝邑香山,大不相同。……由此可想到香港地方與內地之比較,因為香港地方開埠不過七八十年,而內地已數千年,何以香港歸英國掌管,即佈置如許妥當,因是返香山與父老斟酌,各父老莫不謂然。
孫文,1923年2月20日在香港大學大學堂(今陸佑堂)的演說
據筆者粗略估計,本年度七一遊行期間,爆光率最高的「標語」,不是什麼「某某下台」、「落實普選」抑或「哀悼旺陽」,而是一面藍色的旗幟,左上角印有英國國旗,右下方則有由代表英國的獅子與中國的龍構成的徽號。沒錯,這就是沿用至1997年6月30日,英屬香港的旗幟。

在旗幟上,沒有半句文字,舉起它的人,也不會高叫相關的口號。但它背後的意義,比起其他標語來得更強烈、更發人深省。

筆者推測,這班人抱怨現今的統治階層,漸漸背棄了昔日殖民地時代的那套「核心價值」,於是乎便借用這面已經不再使用的旗幟,作為無聲的抗議。

假使以上的推論屬實,這確實是令人擔憂的;但筆者以下的觀點,跟坊間的很不一樣。

旗幟左上角那個小小的米字旗,清楚地顯示了一個政治現實:全靠這個特殊身份,香港才能免於近代中國的種種苦難,並誕生一套令其他華人欣羨的「核心價值」。反過來想想,假使從頭到尾,這裏都不是殖民地的話,這套「核心價值」還可能存在嗎?難道單憑國人的力量,就無法成就「核心價值」嗎?話到底,所謂的「核心價值」,由始至終都只是由別人賜給我們適當的環境,才有可能開花結果。昔日的環境一去不返,「核心價值」因水土不服而受到摧殘;換個角度看,也許反而是理所當然的。

好了,就當他們能達成夙願,英國人果真回來治港吧!屆時,想必有不少人會為此振臂高呼,並齊說 God save our Queen 吧!說白一點,這班人不過是想找回昔日的靠山,並好好的服從和事奉它,以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另一邊廂,他們討厭的那群建制中人,除了找來一個截然不同的靠山之外,心態卻是幾乎完全一樣。說穿了,實情雙方為求排難解憂,連管治之權也不介意拱手相讓,至於政制是否保障民主自由,也變得是次要。試問連求諸己的責任感也欠奉,所謂「港人治港」的目標能不淪為空談嗎?

當年孫文在港大的發言,是他在求學時期對「核心價值」的體會;奈何的是,即使是學貫中西的革命先鋒,亦未能察覺到國人慣於服從權威的特性。八十九年過去,這是否反證了國人在治國的思維上,根本毫無進步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