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不做「蝗蟲」,可以嗎?

「買奶粉難,難於上青天!」這個道理我早已領略,但今年撲奶粉的情況每況愈下,簡直是難於上外太空。………而當我在九龍塘,見到路邊有兩個疑似水貨客,身旁有幾大箱我女兒喝的三號奶粉時,很難沒有難以言喻的氣憤。【李臻,《男主播日與夜》,刊於AM730,2013年1月22日】

肆虐香港及澳門多年的嬰兒奶粉荒,不單沒有消退的跡象,還逐步向世界各國擴散。據聞,「奶粉戰」近月蔓延至德國、荷蘭、新西蘭及澳洲等,多國被迫實施「奶粉限購令」。最近有香港網民,把《希特拉最後十二夜》中元首罵部下的一幕進行二次創作,變成《希特拉都買唔到奶粉》,借此揶揄一番。

眾所周知,以上的現象,是2008年毒奶粉事件的後遺症。站在內地家長的立場來看,要麼有選擇的話,他們都不打算額外花費,千里迢迢走到異地搶購奶粉。換了是其他的地方,發生同類事件的話,民眾務必都會團結起來,迫使政府從速行動。但現實是,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下,要同樣事情發生在國內,簡直是天方夜譚。就這樣,當廣大的民眾,一方面看見肇事的奶品公司高層沒有被嚴懲,一方面又看見試圖追討責任的家長統統被河蟹之後,都寧願受盡外人的白眼,也要對內地奶粉投下不信任票。導致這個局面,政府固然是難辭其咎。

然而,筆者不排除,不少家長一開始就認為,只需找到途徑,買到外地來的奶粉便可;至於其他同胞是生是死,就事不關己、貴客自理了。換句話說,他們從來就不打算訴之於群眾的力量。這種思維,跟數年前筆者寫過,故鄉的鄉里寧願各自買蚊香蚊帳,也沒想過自行協力搞好村內衛生,令蚊子無法滋生,從而杜絕蚊患有點相近。如是者,政府對民情之莫視,加上國人各家自掃門前雪的陋習,便合奏出是次搶奶粉的風潮了。

仔細點看,參與這個風潮的人,雖則表面上無比齊心,但行動背後反映的,卻是一種形同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心態。問題是,災難的源頭,是人禍;要根治人禍,我們能迴避它的根源嗎?但可笑的是,當大家都看見,不僅是黎民百姓,就連稍為有權有勢的人,都沒膽量面對根本的問題,恨不得把家眷(與家財)送到海外,但求一走了之了事,外邦人會認為這個民族,是勇猛無懼還是貪生怕死呢?他們對外表現出來的,會是一份自信還是懦弱呢?他們在海外獲得的,會是崇敬還是蔑視呢?這對國家民族的印象,會是提升還是貶低呢?

時下不少港人,將這些把他方的奶粉買清光的內地人,與把農田的莊稼都吃光的蝗蟲類同。當然,筆者相信,總會有人不甘心被外人看扁,試圖扭轉局面。然而,當那些人的努力,輕則被莫視或嘲笑,重則被鎮壓時,外邦人不是有理由相信,這個民族被當為「蝗蟲」看待,根本就是毫不介意,甚至是心甘情願的嗎?

筆者深信,要打破如斯局面,靠的將會是跨世代的變革,絕非如坊間某些人天真地認為,只要把現世政權與建制推倒便可。雖然任務艱鉅,但不管做什麼事,總要有個開端;但要麼連起步的打算也欠奉,我們還可以説什麼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