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science」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science」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被毆打的賽先生

「若果中國的科學界不誠實,將會窒礙它的發展;更令人意外的,是國家的領導層雖然大部份擁有工程學背景,卻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取自《經濟學人》(Economist)2010年10月7日】
方是民【筆名方周子】與方玄昌相繼遇襲的消息,在海內外引來不小迴響。人道是,他們專門揭露國內科學界種種劣行,得罪了幾位著名的學者,因而惹來橫禍。奇怪的是,為何一場純粹的學術爭論,最終會流血收場呢?

不管你的理由多麼充分,以拳頭解決紛爭,人家都只會覺得他橫蠻無理,說白一點,這是反文明的做法。假如我們同意,科學是文明的產物的話,我們不是可以說,以暴力解決問題是反科學嗎?一位科學家竟然用上反科學的手段,他還算是個科學家嗎?

轉過來,再看看那兩位遇襲者:據《經濟學人》報導,他們提出的眾多指控,有不少其實是理據不足的。被指控的人,即使提出再多強而有力的証據反駁,他們不單止不會理會,有時還會將罵戰升級,把一些與科學毫無關係的東西都扯出來罵一番【例如人家在美國有教職,就批評他不愛國】,活像文革式的評鬥,務求令對手無法招架。這樣看,以上所為縱使沒有動干戈,也難以掩飾背後一種暴力的心態。

連科學界都不能以科學的態度解決爭議,我們不是可以推測到,這是一個反科學的社會嗎?一個反科學的社會,能憑什麼去搞所謂的「科教興國」呢?更甚的是,英語裏「科學」(Science)一詞,源自古拉丁語裏的 Scientia,意思是「知識」;這樣說,一個反科學的社會,豈不同時是個反知識的嗎?一個反科學反知識的文化,能對世界有什麼建樹呢?

闊一點看,這兩樁事件的終極受害者,並非任何現實的人物,而是當年五四運動時被積極提倡的「賽先生」。這樣想,我們歴時愈一世紀的吶喊,豈不是注定徒勞無功?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一念之間

今天是科學界的大日子,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將會進行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實驗模擬宇宙大爆炸。雖然今次所引發的大爆炸」的規模,比一顆原子還要少,但相信這次實驗在科學界甚至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與當年複製羊多利」不相伯仲。由複製技術衍生出來的研究,引發一連串道德倫理的討論;雖然現在仍未知是次大爆炸」實驗會否引起相同的討論,但我從以聯想起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談及的「第二次衝擊(セカンドインパクト / Second Impact)」

動畫中赤木律子曽說:「人類曽經找到了神,並希望把祂據為己有,結果卻遭到報應」(第23集);一批科學家在南極喚醒了人類的始祖阿當,並打算做實驗研究他,但科學家不慎弄傷了阿當,引發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爆炸;威力之大,溶解了南極所有冰塊,引發海嘯令地球一半人口消失,地軸的傾斜度亦改變了,令日本沒有冬季。接着故事的發展,大家也很熟悉吧。

回想聖經創世紀,在伊甸園中央有一株知識之樹,上帝曾吩咐阿當與夏娃不要吃這株樹上的果子,但結果他們都吃了,因而被逐出伊甸園。最吊詭的,是為何這株長着禁果的樹叫做知識之樹呢?有知識不應是件好事嗎?有人說,知識如武器般,本身沒有好壞的,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的一念之間: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知識也是一樣。關於科學倫理的討論是永無止境的,就讓我們留心做每件事之前的一念之間,世界將會因我們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