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倫理」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倫理」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

「恭喜發財」?

今年說恭喜發財比較虛無,說新年快樂卻比往時更有意義。如果我們能不大灑金錢於新春道具,依然能過一個快樂的年,新春照常喜氣,這個年關證明了甚麼?牛年不必不切實際恭祝牛市快來,在熊市中過這個牛年,也是百年一遇的反思良機。 - 林夕《常言道》,刊於 2009 年 1 月 25 日《蘋果日報》
農曆年既然是華人社會最重要的節日,我們即管拿它與西方社會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作點兒比較:西方人祝賀聖誕時,會說 "Merry Christmas",即「聖誕快樂」;如果想撇除宗教的影響,可以說 "Happy Holidays"「佳節快樂」,重點是祝願對方可以愉快地渡過這個佳節。然而,我們祝賀農曆年時,卻會「恭喜」對方「發財」,彷彿暗示我們全部都是窮光蛋,「發財」是我們唯一的目標,生活得是否愉快反而變得次要。舊時侯,長輩工作難辛而收入微簿,他們有「發財」的心願是不足為怪;但現在可不同了,我們在這三十年間創造的經濟成就,已令世界刮目,但「恭喜發財」一句反而越喊越大聲。在大年初一的今天,讓我們如林夕所言,反思一下「恭喜發財」背後的思維。

一個國家如何發展,往往取決於國民的共同意願;現今的中國,人民都被「發財」二字充昏了頭痛,「發財」者,指的當然是自己,別人是死是活,根本不關自己事。例如建築商要「發財」,自然要偷工減料,結果豆腐渣工程觸目皆是,一場汶川地震,莘莘學子都被活埋;奶粉商要「發財」,把三聚氰胺放進劣質的奶粉裏,以圖一本萬利,結果嬰孩吃了這些毒奶粉,百病纏身。這些自私行為的背後,其實反映着國民間缺乏互信,「發財」是保障自己的唯一方法,為求「發財」,國民都不擇手段去巧取豪奪,甚至可以連國家利益都不顧(大家不發覺那些發了的財,都被匯出國外嗎?),確實是十分危險的。要打破這個局面,非要重建互信不可,至於如何重建,留待社會賢達討論了,不過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的話,即使再花幾百億元做「國家形象工程」也是徒然的。

這個新年,我嚮應了林夕,放棄「恭喜發財」,改說「新年快樂」,畢竟再多的金錢,也未必買得到快樂。謹此祝各位一聲,「新年快樂」!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一個容不下真話的國度

上週週日晚上才在 Youtube 觀看亞視的新管理層與員工會面的影片,翌日突然爆出王維基是否被炒的羅生門案事件孰是孰非仍有待日後證實,但至今有不少評論認為,王生開始就擺出要洗脫「影子中央台」的標籤,務求創造一套開放的企管文化,可能因而得罪了某些人,迫使王生離開云云。聽到這裏,我不禁有所迷思。

雖然北方的有形之手仍未伸到來,但亞視已活像一個國營機構,部門間壁壘森嚴,缺乏溝通,管理層只懂花錢不懂賺錢;莫說王維基,任何一個稍為有「營商智慧」(Business Sense 的人,都希望改變這種文化,而王生只是再多走幾步,先與員工舉行答問會,讓他們知道公司的現況,再將答問會放上 Youtube,讓公眾瞭解至於王生拒做「中央台」的言論,撇除政治考慮,單從商業角度來說也是合理的:「影子中央台」這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如果在香港是行得通的話,今時今日大公報旳銷量,一定比生果報高。王生說的未必句句是真話,但一定是實話,他猶如在童話故事裏,點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三歲稚童般,可惜這位「電訊頑童」身處的,是一個容不下真話的國度

已故的巴金,對「十年浩劫」有這樣的描述:

在那荒唐而又可怕的十年中間,說謊的藝術發展到了登造極的地步,謊言變成了真理,說真話倒犯了大罪。
《隨想錄》第49篇《說真話》

李老(巴金本姓李)在字裏行間不斷自我反省,我倒覺得他仍未指出問題核心:巴金反覆地渴望國人說真話、寫真話、但聽真話呢?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如果你不願意聽真話,我自然也不會說;慢慢地,社會充斥着一大堆的謊話與虛話,國人言必孔孟,但實則男盜女娼。明治維新的啟蒙家福澤諭吉,在著作《文明論概論》中已經痛斥這類行徑了,但一個半世紀過去了,國人醒覺了沒有?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國人願意聽真話嗎?

最後以凱撒的一句名言作結,國人對這句話又有多少領悟呢?

人只會相信自己願意信的東西。《高盧戰記》第3冊第18章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一念之間

今天是科學界的大日子,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將會進行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實驗模擬宇宙大爆炸。雖然今次所引發的大爆炸」的規模,比一顆原子還要少,但相信這次實驗在科學界甚至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與當年複製羊多利」不相伯仲。由複製技術衍生出來的研究,引發一連串道德倫理的討論;雖然現在仍未知是次大爆炸」實驗會否引起相同的討論,但我從以聯想起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談及的「第二次衝擊(セカンドインパクト / Second Impact)」

動畫中赤木律子曽說:「人類曽經找到了神,並希望把祂據為己有,結果卻遭到報應」(第23集);一批科學家在南極喚醒了人類的始祖阿當,並打算做實驗研究他,但科學家不慎弄傷了阿當,引發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爆炸;威力之大,溶解了南極所有冰塊,引發海嘯令地球一半人口消失,地軸的傾斜度亦改變了,令日本沒有冬季。接着故事的發展,大家也很熟悉吧。

回想聖經創世紀,在伊甸園中央有一株知識之樹,上帝曾吩咐阿當與夏娃不要吃這株樹上的果子,但結果他們都吃了,因而被逐出伊甸園。最吊詭的,是為何這株長着禁果的樹叫做知識之樹呢?有知識不應是件好事嗎?有人說,知識如武器般,本身沒有好壞的,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的一念之間: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知識也是一樣。關於科學倫理的討論是永無止境的,就讓我們留心做每件事之前的一念之間,世界將會因我們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