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

西九的示範單位

(註:此篇是回應鄧永鏘爵士演說的)

又熱、又髒、又擠,這樣形容週未的旺角街頭,最適合不過。那怕三十六度酷熱高溫,兼而時刻受淋漒水威脅,也阻擋不到大家上街的興致。

中環、銅鑼灣、尖沙咀等地,不是來得太高貴,便是拈了太多外國人的氣;唯獨旺角,完整地濃縮了香港普羅大眾的生活文化。它整個社區是由街道組成,既然街道不是私人地方,只要守法,大家做什麼也可以;街道縱然非常狹窄,作用卻如公眾廣場一樣。在西方國家,公眾廣場是沒有人刻意管理的,它就像一張白紙,容許大家塗上各種色彩,許多廣場,如今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回到旺角,西洋菜街的行人專區成立後,這張「白紙」也隨即變大了;大小政黨、藝團、NGO 等,都走上街頭爭取曝光,令這個「廣場」更添活力。可以說,旺角猶如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圖,好的、壞的、美的、醜的,都毫無修飾地展露給大家看。因為有每位港人的參與,才能令旺角成為一件有靈魂的文化藝術品。

回到西九文化區的議論,假如我們認同它是要展露本土文化特色的話,上述街頭的現況,可謂最好的示範單位了。旺角街頭之所以璀璨,全因沒有人主導經營;發展文化藝術,也要本着相同的信念,因此,硬體建設反而是次要,最重要是有一顆開放與包容的心,讓每個藝團自由地各展所長。但諷刺的是,西九項目之龐大,一定要有人管的,一談到管理,便會產生諸多繁文縟節;某些創新或具爭議的項目,一但未能符合某些要求,都會被拒之門外。在「紅帶」充佈的官僚制度下,藝團失去了發展的主導權,創意也被扼殺。屆時,西九文化區與那些偶爾在週未有表演看的大型商場,根本沒有分別,即使內裏設備再先進,也只是個沒有靈魂的空殼。如何維護藝術發展的自由度,將是對管理局以致 整個文藝界的最大挑戰。

最近,西九管理局要重新招募行政總裁,小弟在此斗膽誠邀有意應徵的人仕,參觀上述的文化示範單位。當然,要把整套文化搬進去是沒可能的,但至少也該在欣賞過這幅清明上河圖後,意識到文化是一門「一管就死」的事業。將來的西九,不僅是一個藝術場地或地產項目;懂得放膽讓藝術人自由發展,才可將西九變成令港人引以為傲的傑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