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The Terminator of Hong Kong

(註:此篇是回應陳雲先生的演說

我家在沙田,偶爾會到吐露港旁緩跑,每逢週未,總看到一隊穿制服的人在巡邏;他們不是警察、不是民安隊、更不是消防處的救謢員,而是小販事務隊。印象裏,在鬧市中碰到小販事務隊的機會,比碰到警察還要高,彷佛告訴大家,小販比劫匪更十惡不赦;現在,他們連偏遠的單車徑也不放過,誓要對全港所有小販殺無赦。

最近,擦鞋匠李伯的遭遇,再度引起公憤:按法律,李伯的攤檔確實是違法經營的,但畢竟它都存在了十數年,政府卻等到現在才執法,其效率真的值得商榷;加上李伯年時已高,手無寸鐵,卻被執法人員重重包圍,彷彿把他當成通緝犯看待。執法人員在事件中,猶如一群冷血的機械人,只懂按指令辦事,不理會現場情況。再深入分析,這些「機械人」所執行的,是某些法律或政策,它們之所以存在,一定是按以前的社會狀況制訂的;然而任何法律或政策,就如電腦程式一樣,總會因時移世易,漸漸與社會現況脫節,如果屆時當局仍要堅持執法,而不去更新程式的話,就會被批評為不近人情。上述的情況,其實暗示官員與執法者沒有主動體察與聽取用家的訴求,彼此缺乏溝通與交流,以至在撰寫與執行政策時,可以完全不考慮用家的需要與感受;說穿了,是他們的思維變得封閉,感覺變得麻木。小販政策,其實只是個引子,其他的,由保育、運輸、房屋至教育,也出現相似的狀況。假若我們的公僕,都變成了沒有思維與感情的「機械人」的話,即使再聘請多少精英當局長與助理,或搞多少場答問大會與公眾諮詢,也休想能挽回民望與威信。

今年初,徐悲鴻末代入室弟子、中國油畫大師龐均在香港街頭寫生,七天內竟然三度被驅趕;對於即將要建西九文化區的香港來說,真是天大的笑話。數年前,胡恩威已經察覺這個問題,並寫了名叫 Destroy HK (《消滅香港》)的書;我則認為把 Destroy 改為 Terminate 會更貼切:小販事務隊、商場保安、市建局以致領匯等,都是眾多港式 Terminator 的一份子,他們的任務,就是要殲滅小販、殲滅街頭藝術、殲滅舊建築、殲滅小商戶、殲滅鄰舍關係、殲滅公眾空間、.... 最終,就是殲滅有靈性的香港人,令香港變成「機械人」的世界,與電影情節一樣。

也許,這班 Terminator 在收隊後,會回頭說句:I'll be back。

沒有留言: